无痕中国论坛无痕中国环境行动无痕茶坊 → 谈论俳句时,大概有三个话题


  共有3388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谈论俳句时,大概有三个话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谈论俳句时,大概有三个话题  发帖心情 Post By:2023/10/21 19:00:28 [只看该作者]

致力于俳句革新的俳人正冈子规(图左)和高滨虚子。(资料图/图)

当我们谈论俳句时,我们要谈论什么呢?大概有三个话题:一、什么是俳句,二、俳句写什么,三、俳句怎么写。

一、什么是俳句?

俳句是日本传统的定型诗,即使从松尾芭蕉算起,它也比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新体诗早二百多年。作为定型诗,俳句有两个最基本的规则,一是十七音,二是季语。若无视这两个规则,不把俳句的定型当回事,等于不把它当诗。季语属于内容,我们把俳句译成中文,季语一般都不会丢掉,例如芭蕉的名作“古池”(“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无论谁来译,都少不了“蛙”,它就是这首俳句的季语。问题多出在十七音上,它是俳句的外型。

俳句只有十七个音节,从节奏上断为五七五,算作三句。一首俳句叫“一句”,从语法来说,确实可能像我们说的一句话,但俳句是诗,读的是节奏,并非按语法或内容读。语言变换,保留外型是一大难事。十七个音节就是十七个假名,假名也叫假字,俳句别称十七字,但若把十七个假名实打实地译成十七个汉字,会招人诟病:哪里来的那么多内容!

各种语言翻译HAIKU(俳句)一般都译成三行,努力无限地接近原型,但似乎只有汉字能够从自然数上译出五七五。“古池”的“や”是所谓切字,把这首俳句切成两截,周作人将其翻译成散文的碎片时煞费苦心,译作“古池呀,——青蛙跳入水里的声音”,不仅把“や”译为感叹的“呀”,而且用“,——”来表现切字的标点作用。虽然他主张俳句不可译,却也曾尝试译成三行。翻译俳句应该有两点觉悟,一点是有义务让读者认识俳句是诗,另一点是有责任把俳句译成读者认可的诗。

俳句从哪里来?它是从连句切下来。连句是一种小团体文娱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联吟,每个人既是作者,又是读者。类似于中国的联句,翻阅一下《红楼梦》的“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可大约了解联句是怎么回事。

一些不干正事的闲人即景联句,凤姐给起头,笑道:“昨晚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这一句“一夜北风紧”放到连句里为首,就称作发句。凤姐又吃了两杯酒,自去了,可见这发句颇具独立性。

渐渐地干脆不需要众人续下去,自立为诗,到了明治时代,被正冈子规领头改造成近代文学的诗型,叫作俳句。

尽管正冈子规贬斥连句,但俳句带有连句后遗症,那就是作者仍然下意识地跟不在场的读者合作,构成想象共同体,由读者加以补充来完成诗意。翻译俳句,译者替无法和原作建构想象共同体的读者做这个补充工作,添加内容也就在所难免。只移译字面,不阐发每每潜藏于字面底下的诗意,译出来的当然不是诗。添加的内容是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为了译成诗的语言重建。

不应该添油加醋,那会不成滋味,但不妨添枝加叶,即使译得枝繁叶茂,也终究是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