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警方联动的护鸟人
唐瑞“最牛”的本领就是可以“听音辨鸟”,他被很多鸟类爱好者称作“鸟神”,但这个称谓远不止此。
“2015年9月15日,偷猎者又来了。”两名男子正在树林深处铺设捕鸟网。一双蓝色的眼睛在暗处观察着,随后用蹩脚的中文报警。20分钟后,顺义区森林公安处的几名民警和唐瑞在树林附近碰上了头。
天色渐晚,唐瑞引路,一名偷猎者手里正抓着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日本松雀鹰迎面走来。见到警察,他愣住了,一名民警立马上去将他控制。
回忆起这次经历,唐瑞很感慨,“这些人以后不会再这么猖狂了,我希望也能够对其他偷猎者是一个震慑。”
秋天,正值鸟类迁徙过境北京的季节,许多偷猎者蛰伏在郊区林中“蠢蠢欲动”。来京近十年,唐瑞总共解救了多少只“落网之鸟”,他已记不清。只要一发现“风吹草动”,唐瑞便会向森林公安报警,“我和森林公安的警官加了微信,看到偷猎者、鸟网,我会拍照发给他们。”
如今,这种“警民互动”的护鸟行动越来越多。警方还会给唐瑞等护鸟者发来他们举报后的抓捕成果。顺义区森林公安处的警官说,唐瑞在护鸟方面提供的线索,对警方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
2019年5月2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正式聘请唐瑞为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专家团队成员。
“我们只想保护自己所热爱的,但我们只会爱上我们所了解的。”唐瑞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口上。他说,塞内加尔环保主义家巴巴·迪翁(Baba Dioum)的这句名言对他的触动很大。近期,丰台区一小区“因鸟屎掉在车上而有人拆除鸟巢”的事件引发关注。唐瑞说,一些人并不知道破坏鸟巢的后果。许多人之所以非法捕猎鸟类,是源于对它们的不了解。
唐瑞常常去全国各大学校义务普及保护鸟类及物种多样性的知识,“人们需要了解物种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伤害行为的发生。”
用环保助力地方经济
大学时,唐瑞主修环境经济学。一开始,他迷恋环境学,对经济学毫无兴趣。但老师告诉他,最好不要单一研究环境学,“他强烈建议我去做一些和经济相关且有效的环境保护工作。”
后来,唐瑞愈发确信,经济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若没有健康的环境,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经济。同样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人们又靠什么来保护环境?”
现今,唐瑞每周为总部设在芝加哥的一个经济与环境发展智库工作两天。“他们有一个保护计划,保护中国国家海岸公园系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融资。”同时,唐瑞还是青海玉树州政府的环境保护顾问,并在一家中国生态旅游公司担任高管,主要研发可持续的绿色旅游项目。
这些年来,唐瑞累计到访三江源20余次,前期做一些鸟类调研、雪豹拍摄工作,近两年,唐瑞则跟随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帮助玉树州的“大猫谷”昂赛乡发展野生动物生态观赏旅游。
外来游客可以住在当地藏民家中,体验当地人真实而独特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同时,当地藏民担当导游的角色,带着游客领略野外风光。“这为当地带来了一些收益。这是一种可持续旅游模式的先驱。”当地社区因此获得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内的社区旅游特许经营权。
“游客的钱百分之百都留在社区,政府分文不取。”唐瑞为当地社区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自愿的,没有佣金和薪水。
如今,唐瑞的足迹遍布中国,这些项目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中国,得以发现中国大自然的更多奥妙。
和唐瑞打过多次交道的伦敦动物协会中方雇员陈姝说,保护其实是一个比较悲观的行业,有时让人觉得很无力,唐瑞做一些项目其实并没有经费,很多都是用他自己的积蓄。但他觉得这个东西有意义,所以会坚持做下去,“后来问他打算在中国做到什么时候,他说可能等到他积蓄花完的那一天。”
“他对中国真的很有感情,他的事业就在这儿。特别是在那些贫困的、极少有人关注的地方做物种保护。他并不是为了名声,他就是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些事情,是真正的‘无国界保护者’。”陈姝说。
唐瑞痴迷鸟类的破晓合唱,“太阳升起后的两小时是听合唱的黄金时刻。”尤其是春夏季,通常是雄性在唱歌,它们在吸引雌性的同时,也在警告其他的雄性离开。”
“特别是在周边的山上,有时候我会闭上双眼来倾听。”与那些猎奇观鸟者不同,唐瑞并没有好胜心,“只是纯粹地看鸟,记录鸟。不是竞争,而是享受当下。”
“这个城市有那么多鸟,北京人应该引以为傲。”唐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