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卫道(David)可能是在华生物收集史上最著名的外国人了,麋鹿、大熊猫、川金丝猴、珙桐等大名鼎鼎的物种均是他收集并介绍给西方人的。谭卫道是一位法国传教士,不过他对传教热情不高,对于博物学却是十分的热衷,在他来华之前,通过汉学家儒莲结识了巴黎大学理学院院长,动物学家爱德华等人,并接受了他们的委托,在中国收集生物标本。谭卫道到了中国之后,不辱使命,收集了大量高质量的标本送回法国,Milne-Edwards和Verreaux则是通过研究谭卫道的标本发表的这两个新种。
其中棕眉柳莺的标本采自北京以西及西北山地,黑头?的标本采自北京以北。在19世纪,北京的范围远比今天要小,我们对照谭卫道的行程与今天的物种分布记录,可以推测棕眉柳莺采自门头沟百花山,而黑头?则有可能来自昌平山区。在这两种鸟中,棕眉柳莺记录不多,不过这可能源于柳莺的识别较为困难,而黑头?的分布更为广泛,从山区到近山的平地,包括植物园和颐和园这样的公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种扒在树干上,头朝下行走的萌萌哒小鸟,也成为了北京观鸟会的标志。
黑头鳾 摄影:寰尘
我们已经说到了五个来自于北京的鸟类新种,那么还有半个是什么,为什么又是半个呢?别急,它就要登场了——大沙锥Gallinago megala,同样来自于斯文侯的发现和命名。1860年鸦片战争期间,斯文侯随英军北上,在辽东湾和渤海湾一带采集和购买标本,在天津塘沽与北京间,斯文侯得到了大沙锥的标本,并与1861年在Ibis上发表。可能是由于随军的生活比较繁忙吧,他并没有记录采集的具体地点。在那个年代,通县和大兴还都不属于北京,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两地还有较多的湿地,存在着适合大沙锥生活的生境,我们只好猜测一下,也许是在这里采集的吧,姑且把它算成半个好了。
(大沙锥的图片不上了,为啥呢?在野外光看模样没法把大沙锥和针尾沙锥分开啊。)
除了上面的“五个半”鸟种之外,还有一批鸟的亚种是在北京采集发现的,它们是
勺鸡xanthospila亚种,模式产地在北京西北山地,由G.R.Gray在1864发表;
纵纹腹小鸮plumipes亚种,模式产地为河北南口附近(今昌平南口,其时属于河北),由斯文侯于1870发表;
普通楼燕pekinensis亚种,模式产地:北京,由斯文侯于1870发表;
星头啄木鸟scontilloceps亚种,模式产地:北京,由斯文侯于1863年发表(中国鸟类区系纲要、北京鸟类志、中国动物志等书均误写为1853年);
云雀pekinensis亚种,模式产地:北京,由斯文侯于1863年发表;
松鸦pekinensis亚种,模式产地:北京,由Reichenow于1905发表;
红嘴蓝鹊brevivexilla亚种,模式产地:北京西山,由斯文侯于1873年发表;
红嘴山鸦brachypus亚种,模式产地:北京,由斯文侯于1871年发表;
煤山雀pekinensis亚种,模式产地:北京,由斯文侯于1870年发表;
沼泽山雀hellmayri亚种,模式产地:北京,由Bianchi 于1902年发表。
除此之外,领岩鹨erythropygia亚种采集于北京与张家口之间,我们姑且也把它算为半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