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连冠
职业钓手的基本收入远远低于他此前的工作,但是邓刚认准了一件事,参加比赛,靠奖金生活。邓刚的钓法非常凶悍,上鱼率高,俨然是为比赛而生,在90年代,靠赛事奖金他就有一年二三十万的收入。据邓刚回忆,十次比赛有六七次他都是冠军。这样的冠军纪录,他保持了14年。
钓鱼,大多数时候是个云淡风轻的活动,在这个由中年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彼此共享的是逃出生活重围的喘息,所以对钓鱼最终的数量并不会太上心。但一旦加入了竞技的元素,氛围就悄然变了。有竞技的地方就有汗水、高光与懊悔。钓客们纷纷摩拳擦掌,对钓线和饵料精挑细选,这是关乎荣誉的战斗,钓鱼的世界不再平静如水。
“普通人也许钓3条鱼就很开心满足了,但想赢的高手钓10条鱼可能表情依然很郁闷。”邓刚说。
邓刚每周要花3-4天的时间给学员上课,那些脸上已浮起褶子的学员面孔上,却露出了如孩子般求知与想赢的眼神。
〓 2001年邓刚获得“中国钓王”称号,登上杂志封面
邓刚在钓鱼圈的名气越来越大。每逢比赛,高速路的两边、酒店饭店门口都挂满了横幅,都是邓刚的粉丝和追随者。这些名誉、欢呼、掌声与鲜花像一束聚光灯点亮了邓刚的人生。
对于钓鱼来说,经验固然非常重要,要判断钓线长度、位置、风向等技能,这些经验都可以通过口口相传。但天赋却是一道天堑,尤其表现在基本功上,如抛线的准度等,这没有人帮得上忙。而邓刚全都做到了最好。
在钓鱼圈里,邓刚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可在圈子之外,却是另一个世界。邓刚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之前的同事,绝然不会说自己辞职是钓鱼去了,除了顶峰的几个人,其他钓者的收入极低,在当时的社会评价里,这是不务正业的事。只要攀谈起来,对方铁定不会关心他钓鱼的水平如何,快不快乐等等,而是一定会追问有没有收入,工资多少,住在哪,甚至吃饭方不方便这类的事——无论邓刚怎么解释,这层有色眼镜是擦不干净的。
可这样的黯然是稍纵即逝的,圈子的认同和荣誉指引着邓刚。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让他们喜爱与惊艳的不仅是邓刚出色的钓鱼成绩,更是其人狂放豪迈的性格。邓刚说:"每一件事情我只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极致的完美主义倾向只有天才可承其重。
邓刚确实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运动竞技状态。他从未有过竞争的压迫感。"十几年来,我一直被评为一级钓鱼大师第一名,积分是8000多分。第二名只有2000多分,而且第二名还是我的徒弟。"他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不败的,每当拿第二名或更差的成绩,邓刚都会告诉自己,要再精进一点。
〓 邓刚参加2020年“垂钓王者之战”获得冠军
事实上,从26岁参加比赛至45岁退出比赛,近20年时间里,邓刚一出道即是巅峰状态,并且从未有过下滑期。中间有阵子,他实在是拿了200多个冠军感到无聊了,便转行去打了三年高尔夫,回来后转做钓鱼垂类抖音视频,很快又做到了行业第一。
这段经历倒是和迈克尔·乔丹如出一辙,乔丹退役三年打棒球,回到NBA还是三连冠。而邓刚则用另一种形式,赋予了中国钓王的真正含义,让钓鱼在中国的影响力真正意义上破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