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美好生活”一词在品牌中出现的很频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强调美好生活?究竟什么是美好生活呢?本篇文章将围绕“美好生活”展开一系列的讨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一起看看吧。

近几年,大品牌们在做与公众的沟通时,都喜欢用一个词——美好生活。
比如,抖音,记录美好生活。抖音电商,美好生活,触手可淂。美团,美好生活小帮手。天猫的Slogan是理想生活上天猫,所谓理想生活其实有美好生活的概念。小红书也倡导美好生活,在其COO与刘擎的对话中,多次表达是一个分享美好生活的平台。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强调美好生活,以及给用户带来美好生活。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好生活?这固然与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关,但这其实自古就是人类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以及所追求的目标。
一、美好生活即善和美德
在小红书COO柯南与学者刘擎的对话中,刘擎认为美好生活的概念是从古希腊来的,并对美好生活给出了定义:勇敢、真诚、有善意、审慎。
美好生活的确是从古希腊提出的,它从哲学上的概念叫做美德。
亚里士多德主张人应该有的生活是善的生活,其目的是实现幸福,为此必须有社会需要的美德。他认为,拥有美德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阐述“善”时,亚里士多德认为主要的生活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享乐的生活,第二种是政治生活,第三种则是思辨的、静观的生活。
享乐的生活不用多说了。
政治生活在当下的语境下是成功、权利和荣耀,“那些崇尚名声,喜欢活动的人认为善就是荣耀。也可以说,这就是政治生活的目的。”
而思辨、静观的生活则是哲学式的,体现在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所谓美好生活,其实都逃不出亚里士多德的三种生活论调。
二、美好生活不是成功
今天我们说到美好生活的时候,实际上是亚里士多德第一种和第二种生活的合体,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工作或政治获得成功和荣耀,受到别人尊崇,同时在此基础上过上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这里的美好生活,并非亚里士多德的享乐(那多少有过度享乐的意思),而是一种物质丰富、生活富足的生活。
这种生活在二战后美国涌现出的大量中产家庭中得到充分体现,那是“美国梦”一词最为流行的年代,它告诉美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每个人都可以过上美好生活,典型的生活是在福特这样的工业公司供职,年薪几万美元,一套房子,一部车子,2-3个孩子,一年2次自由旅行。
然而,工业时代的工作对大部分员工来讲不过是一种被迫,就像马克思说的“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