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也有点感悟:
《左传》中用《诗经》里的诗句预言的有近百处,而且全部正确。说明什么?也许说明占卜除了和数术有关,更可能和阅历有关。
《诗经》,除了“占卜”作用,更重要的是写实功能。
诗经的作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女奴走卒,庙堂祭祖、国家征战、贵族宴饮、军旅生活、小吏日常、农耕采集、奴隶劳作……应有尽有。
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最直接的感情流露,最简洁的文字白描……
国风里很真实地反应着普通人的生存、生活和想法。
越墙偷情、桑中幽会、山坡等人;
池中沤麻、田间撸豆、清早采绿;
新婚燕尔、与子偕老、遇人不淑;
近乡情愁、游子怀归、客死他乡;
母慈子孝、兄弟情深、天伦之乐;
周公东征、平陈与宋、与子同袍……
大雅里贵族的朝堂之会,宴饮之乐,钟鸣鼎食……让人羡叹,而百姓骂之为“硕鼠”,不免引后人唏嘘,诗三百,贵在真实!
至于三颂,面对滚滚洪流,英雄史诗,民族高歌,追思祖先,颂鸣大业,在“天作高山,大王荒之”面前,一切的小清新、小浪漫、小温馨、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小心思、小时代都不能再打动人了。
由国风入三颂,由三颂再国风,古人巧妙地平衡了个人与民族,生活与历史,平凡与伟大。
可以说,没有国风,三颂则空有高大上;缺了三颂,国风就是乌托邦。
诗三百,是圣人编辑的。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
兴:让人有情怀、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
观:让人有见识,有理解力,有判断力。
群:让人有团队精神,有组织协作能力。
怨:让人有批判精神,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迩之事父:对家庭有温情,有责任感。
远之事君:对国家忠诚,对天下、人类社会有担当。
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让生活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情趣。相当于看无穷小亮和各种旅游美食类节目。
多接触这些写实的中国文化,你会对华夏文明,对中国人有更加真切的感悟。
所谓“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周王。”
中华民族没有点脾气、硬气、骨气、勇气、霸气,是走不到今天的。
推荐鲍鹏山的《美丽诗经》,真情解读,不带一丝考据!
读诗经一定要配合图画,不一定要名家的,就普通的卡通、古风画就好。从诗入画,从画入诗,妙不可言!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陈子昂可谓是大名鼎鼎,但除了那首“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还真不清楚他还有哪些佳作。品品这首,还是挺有建安古风滴!
王昌龄的《箜篌引》,有一种武侠小说的感觉,杨过大战襄阳城!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