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云南鸟类分布格局
云南鸟类分布以西北-东南走向的哀牢山与红河为分界线,分界线以西为滇西高山峡谷区、横断山系的组成部分,栖息着较多的青藏高原和西南山地特有鸟种,例如白肩雕、苍鹰、雀鹰等众多猛禽,它们有的在滇西北地区越冬,有的经过滇西北和滇西继续向南迁徙,抵达亚洲南部和非洲越冬。分界线以东为滇中、滇东高原,云贵高原的西半部分,地貌为缓丘高原,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开发历史悠久,顶级的植物群落仅残存于偏远山区,大部分山地形成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其中栖息的鸟类特色不突出,但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也不少,例如绿孔雀、红原鸡、黑颈长尾雉、白腹锦鸡等。
中国记录的鸟类有114种仅分布于云南。例如黑颈鸬鹚、黄嘴河燕鸥、黑顶蛙嘴夜鹰、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棕颈犀鸟、绿孔雀、灰孔雀雉、凤头树燕、剑嘴鹛、楔嘴鹩鹛、绿脚山鹧鸪、白颊山鹧鸪、绿宽嘴鸫、大长嘴地鸫、线尾燕、红嘴椋鸟、黑头黄鹂等,在中国只能在云南见到。可以说中国每100种鸟,大约有8种只生活于云南。
尽管云南鸟类种类多,但每种鸟个体数量少。这种现象在西双版纳、普洱、红河、德宏、临沧热带地区尤其突出,这是热带地区生物区系组成的特点。美国动物分类学家欧内斯特·迈尔描述热带森林动物种类及群落结构特点时说:“在这里,你要发现10个不同的种,比你要找到10个同种的不同个体更为容易。”
目前,云南过境或越冬的冬候鸟及旅鸟有250种,它们在云南迁徙路线可暂时分为西、东两条线。西线是由北向南,从香格里拉出发,经丽江、鹤庆、剑川、大理、巍山、南涧、景东,到达镇沅,或沿怒江由北向南,从贡山出发,经泸水、隆阳、龙陵、芒市,到达瑞丽;东线由北向南,从巧家出发,经东川、昆明、宜良、开远,到达蒙自。其中,西线迁徙候鸟中雁鸭类、鹤类较多,例如黑颈鹤、灰鹤、赤麻鸭、针尾鸭、凤头潜鸭等,这些鸟类主要在云南境内越冬;东线迁徙候鸟鸻鹬类较多,例如黑翅长脚鹬、青脚鹬等,猛禽以凤头蜂鹰较为常见,既有在云南境内越冬,也有到达泰国、缅甸越冬。
四、云南鸟类保护成效
云南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十分重视。云南是中国最早建立保护区的省份之一,是全国率先实施禁猎的省份,也是第一个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第一个提出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概念和规划,制定保护区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标准的省份。另外,全省林草、环保、森林公安和各级保护机构持续加强宣传保护和打击违法猎捕贩卖野生动物力度。
韩老师介绍,之前有些山区老百姓,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将打鸟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或创造经济收入的来源。近年来政府通过建立保护区和候鸟环志站,入户宣传、开展巡查和稽查,已经基本杜绝了打鸟行为。
五、云南观鸟游
1998年以前,中国的观鸟活动是小众参与;2000年至2008年,观鸟活动在中国进入培育期;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增长、节假日增多、数码相机普及,拍鸟人群迅速超过观鸟人群。目前,全国有观鸟社团组织35~50个,每年10~15万人参加观鸟活动,拍鸟人群更庞大,初步估计每年会有600~1000万人。
大众的鸟类摄影活动,促进了鸟塘摄影发展,目前全国有500多个收费的拍鸟点。所谓鸟塘观鸟摄影,主要是指村民在森林中建小水塘,招引野鸟饮水洗浴、投喂食物、搭建隐蔽棚,为拍鸟游客提供隐蔽拍鸟场所、收取拍摄机位费,并为拍鸟游客提供吃住行一条龙服务。这种方式起源于保山市隆阳区百花岭,随后逐渐扩散到全国。
尽管社会上对于鸟塘观鸟摄影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是,韩老师认为,鸟塘观鸟摄影对鸟类的不利影响有限,它体现了以“鸟”为媒,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保护鸟类资源的行为,转化为老百姓享受得到的经济效益。因此,鸟塘观鸟摄影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新业态,可成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方式之一。
同时,韩老师指出:发展鸟塘观鸟首先要因地制宜,在某些鸟类多样性丰富的山区,可以结合乡村振兴工作适度开展,但不宜作为一个主导产业强行推广,切忌遍地开花、做大做强;其次要加强对鸟塘经营者的业务指导和培训,除了当地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本县范围内鸟塘经营的指导和管理以外,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还应加强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和保护区周边的鸟塘摄影点经营人员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最后鸟塘摄影点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如果位于保护区试验区内或者毗邻保护区,建设前应向保护区管理部门咨询意见、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