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11月,和上海迪士尼“疯狂动物城”园区官宣一起到来的,是全国城市里不期而至的“疯狂”动物们。两只猕猴在北京街头游逛,它的同类则“大闹”西安某水果摊。在郑州,鸵鸟狂奔在高架桥,不止不休。
插曲背后,城市居民正越来越对野生动物感兴趣了。许多人选择前去寻觅自然环境下的飞鸟鱼虫,以“生态旅游”的方式实现“零距离”接触。
现在,“飞去伦敦喂鸽子”也许不再只是“都市传说”,而转变为一种旅行模式。
观鸟游悄然流行
什么是生态旅游?定义一般为“以自然生灵为主要欣赏对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前提、旨在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一种旅游业态。
这一概念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首次提出,区别于传统出游方式,其更关注旅游过程中的可持续性。伴随两山理念的践行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为生态旅游带来发展机遇。
着眼于动物观赏的生态旅游项目包括云南腾冲“观猴”旅游、广西北海“观鲸”旅游等,而其中发展得最为普遍的,则是观鸟旅游。
顾名思义,观鸟旅游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中对鸟类进行观察、拍摄的一种户外活动,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记录。由于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观鸟的准入门槛较低,因而有着全民、全域参与的基础。
据科普游子自然教育创始人、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华北区域常务副主席马庆宇介绍,目前,社会公众对生态旅游体验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随着中小学校开展生态教育,观鸟的基础队伍也越发壮大,观鸟活动越发大众化。许多“已经拍遍中国”的专业人士甚至走出国门,前往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国家观鸟、拍鸟。
来源:科普游子自然教育
观鸟“同好”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创作也受到欢迎。微博观鸟话题的阅读量达到4.3亿,小红书观鸟标签的浏览量也有1.2亿。上至北长尾山雀等 “网络红鸟”,下到珠颈斑鸠等 “平民之友”,人们往往惊讶于身边原来有如此丰富的鸟的踪影,也有这么多喜爱鸟的人。
从乌鸦喝水的睡前寓言到从“四害”变“三有”的麻雀,鸟在人们生活中从来都不陌生。那么,以观鸟为主题的旅行又有什么独到的“吸睛”之处,让众多游客“趋之若鹜”?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博士分析,观鸟旅游等依托野生动物资源的生态旅游,同时具有研学旅行和体育旅游的属性,旅游者在观赏和研究野生动物的同时,也在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中进行了户外运动。因此,与普通生态旅游相比,旅游者能够在生态空间中开展更为丰富多样的科研、康养、摄影、运动等活动,旅游者的收益更多、体验感更强、重游率更高,也更有利于旅游者养成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扶摇直上”的市场
以观鸟旅游管中窥豹,生态旅游市场正发展得有声有色。
科普游子自然教育是一家面向城市居民提供自然科普活动的公司。据马庆宇介绍,其全年组织的主题观鸟活动有一百余场,在机构开展的各类自然教育活动中约占三分之一。如果将大型活动中会安排的半天到一天的观鸟环节也纳入统计,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提升。
观鸟活动的主要参与人群是亲子家庭,大多热衷参加主题观鸟活动;其次是学校学生,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参加生态研学和观鸟活动;最后是企业员工,越来越多工会、妇联将订制生态体验内容作为企业团建和答谢活动。除此之外,拥有自主观鸟能力的人群也在稳步增长。
来源:科普游子自然教育
可以说,观鸟活动的受众已经覆盖多个年龄圈层和社会群体,曾经小众的需求走入“寻常百姓家”。
游客“看见那只鸟”的渴望日益增长,各级政府也开始发力改革供给侧,自上而下将观鸟打造成为新的区域名片。
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为助推生态旅游的议题定调。
随着今年候鸟越冬时节临近,观鸟条件成熟,一系列观鸟活动和扶持政策也联袂而来。
10月20日,首届京津冀晋生态旅游观鸟季启动仪式在北京世园公园举行,活动现场还特别发布了《京津冀晋观鸟地图》和首张《北京市观鸟路线图》。
11月3日,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活动时间由过去的一周延长至一个季度,并邀请20个海外国家的驻华使节或代表参与。
11月12日,“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活动在山东东营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3条观鸟旅游精品路线,并启动首届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摄影大赛。
不止是在野外观测点,城市内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也取得了可喜成果。11月是《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施行后的首个“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据统计,全市记录在案的鸟类达到519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等稀有种类,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和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据马庆宇介绍,近期北京市还将推出由园林绿化、文旅、教委、发改委、规自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观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将观鸟培育成为一个产业,他预测,观鸟旅游未来的市场规模将比现在大几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