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能够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构建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在城乡实行垃圾分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为让公众意识到目前中国进行垃圾分类的紧迫性以及掌握垃圾分类方法,无痕中国把已开发的“公民十条”生态文明课程中“垃圾分类”内容提取出,以“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的无痕环境教育方式使公众易于理解和实行垃圾分类内容,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2019年7月15-21日,无痕中国联手山东师大生科院,济南大学数院和政法学院的志愿者讲师们,面向济南、青岛和济宁公众连续推出了七天“公民十条行动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
2019年7月16日下午,“公民十条行动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第八站迎来的是青岛市平度市新河镇翟哥庄村的灰卜小学,担任讲师的是山东师范大学的志愿者郭学莹,担任助理工作的是山东师范大学生科院的其他志愿者们,近四十名学生和志愿者一起分享了愉快又充实的80分钟。
在本次暑假支教活动中,山师大的生科院志愿者占大部分,无痕课堂作为支教安排的优势课程和特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公民十条工作坊垃圾分类课堂、自然笔记以及声音地图、破景重圆等无痕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7月16日是支教第二天,环境讲师们首先在小学的一二三四年级进行了尝试。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多媒体设备欠缺,无痕室内课堂需要的ppt等文件没办法展示,我们今天首次尝试使用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无痕环境课堂分为两个模块:一二年级,三四年级。
1、生态环境问题的引入
环境讲师们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做对比,找出农村生活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因地制宜讨论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具体措施。结合当地,更容易让孩子们发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易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鼓励孩子们讨论回答的方式,激发孩子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2、World Cafe 讨论环境愿景
同学们将心中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写下来,将自己理想的世界画出来。大家一起交流,构想了心中的美好世界,也明确了为建设美好世界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