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能够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构建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在城乡实行垃圾分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为让公众意识到目前中国进行垃圾分类的紧迫性以及掌握垃圾分类方法,无痕中国把已开发的“公民十条”生态文明课程中“垃圾分类”内容提取出,以“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的无痕环境教育方式使公众易于理解和实行垃圾分类内容,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2019年7月15-21日,无痕中国联手山东师范大学生科院、济南大学数院和政法学院的志愿者讲师们,面向济南、青岛、济宁三地公众连续推出了七天“公民十条行动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
2019年7月19日下午,“公民十条行动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第二十站迎来的是的济南市七里山街道七西社区的孩子及家长们,担任讲师和助理工作的是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志愿者团队,近七十名孩子、家长和志愿者一起分享了愉快又充实的80分钟。
课堂开始,环境讲师“大米”播放关于垃圾分类的视频引入活动主题,各地触目惊心“垃山圾海”画面,以及备受人类废弃物摧残的生物惨状,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参与者。
随后,环境讲师通过参与性极强的拼图游戏,导入了一个互动式环节,之后正式开始了垃圾分类大赛。孩子们进入了紧张又充满知识性的挑战,“这个’污染纸杯’应该是‘其他垃圾’吧”,“这个,‘牙膏皮’,肯定是‘可回收垃圾’”,话音未落,马上有其他小朋友反驳,“不对!废牙膏皮肯定是‘其他垃圾’!”。随着各组争论的激烈进行,周围的家长也加入了讨论。无痕环境课堂的整个小游戏,引发小朋友和家长对正确垃圾分类的思考,激发小志愿者学习垃圾分类的热情。
环境讲师从拟人的方法,先是介绍了常见的四种垃圾分类方法,大家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垃圾投放”小游戏,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主题讨论。每组就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以及源头控制垃圾的“垃圾减量”,开始积极献计献策。
课堂内容接近尾声,七西社区的孩子们对今天的垃圾分类内容进行了总结分享,环境讲师“大米”为参加此次活动的最积极踊跃的孙伟伦、于己翔、康宝淦、伊峻男、尹秋若五位小朋友,颁发了无痕中国的社会实践公益证书。
“公民十条行动周——垃圾分类课堂”课后小作业展示:
七里山小学2018级1班张薇薇:垃圾分类活动非常好,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七里山小学2015级1班刘昊:
参加了这次垃圾分类的活动之后,纠正了我对垃圾分类的错误理解,让我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等知识,知道了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垃圾分类,和如何使垃圾减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