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中国论坛无痕中国环境行动无痕茶坊 → 考古探秘之“千年沧桑郑韩古都”


  共有2034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考古探秘之“千年沧桑郑韩古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考古探秘之“千年沧桑郑韩古都”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5/1 10:50:17 [只看该作者]

今天,在新郑市区北入市口处岿然屹立着一道“土岭”,它就是距今已有2700年历史的郑韩故城古城墙,也是目前世界上同期土城墙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著名的都城之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70年,郑国将国都从陕西咸林(一说棫林)迁到今新郑溱水、洧水间,历395年。为了区别于陕西的“郑”,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自阳翟(今许昌禹州)迁于郑城,于韩王安九年(前230)秦灭韩止,韩都于新郑145年。在列国都城中,新郑为都时间仅次于齐都临溜。郑韩故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依双洎河和黄水河两岸附近的地势修建而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城墙下部为郑国城基,上部为韩国增高加宽部分。城墙东西长约5000米、南北宽约4500米、周长19千米,面积22平方千米。现存城墙一般高10米左右,最高达19米,基宽40~60米,顶宽2~5米。

城内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隔墙,将城址分为西城和东城两大部分,东城面积大西城近一倍。西城为主城区,平面呈南北长方形,主要是郑、韩两国王宫的中心,发掘有郑国大型宫殿遗址、郑君子婴大墓、缫丝作坊、凌阴井和韩国宗庙遗址,出土有韩国太庙巨型无字“祖”石碑。东城为外郭城,平面呈不规则的矩尺形,主要是郑、韩两国工商业分布区和居住区。

这里发现有铸铜、制陶、制骨和制玉等手工业作坊基址。在东城区南部端湾一带,发现中型以上郑国贵族墓300多座。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都城相比,郑韩故城的独特性主要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郑韩故城具有独特的防御辅助设施。战国时期,韩国在西城北墙外增筑了4个高大的马面。在古都研究中,经常把汉魏洛阳城作为中原地区已发现马面的最早实例,郑韩故城的马面比汉魏洛阳城早了300多年,是中国目前确认的最早的马面实例,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郑韩故城是都城坐向转变的最早实例。传统认为都城坐向由“坐西朝东”变为“坐北朝南”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洛阳城。但是通过40余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学界认为这个转变应该在郑韩故城。

郑国时期,其都城坐向为坐西向东,郑国宫殿区位于西城今阁老坟村一带;郑国祖庙和三个社稷祭祀遗址均位于东城内,与文献记载的“一国三社”相吻合。战国时期,韩国将其坐向改为坐北朝南,在宫城南面发现有韩国祖庙遗址,并出土有韩国祖庙碑。韩国宫殿区内还发现有凌阴遗址,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战国时期保存较完整的冷藏冰窖遗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发现了大型社稷祭祀遗址,填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稷遗存的空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993年郑韩故城金城路发现青铜礼乐器坎3座,出土青铜礼器61件,青铜编钟24件,殉马坑3座。1995年至1996年春,在新郑市城市信用社发现青铜礼乐器坑8座,其中6座坑被盗,仍出土青铜礼器33件,编钟24件,另有殉马坑55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5/1 10:50:38 [只看该作者]

1996年9月至1998年9月,中国银行新郑支行发现的更大规模的青铜礼乐坑和殉马坑,该祭祀遗址总面积达22000平方米。先后发现青铜礼乐器坑18座,出土青铜礼器142件,编钟206件,殉马坑45座,夯筑墙基一道。这一发现轰动了全国,荣获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三处祭祀遗址都是以没有宗庙的建筑为特征,符合社稷以天为穹隆、祭祀瘗埋祭器、牺牲用马等,情况,亦符合“右社”(稷)的方位。

此外,20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东城今新郑市政府后院一带发现有大面积的夯土台基,大型磉墩(柱础)和马、猪以及其他动物骨骼的祭祀坑,疑是郑国宗庙所在。1997年,又在西城发现的战国时代韩国的宗庙及大型石圭。圭长3.26米,宽0.45米(取中),厚0.26米,中部偏下有穿,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形制最原始、时代也最早的宗庙“祖”碑,应为稀世珍品。一城发现两处宗庙遗存和三处社稷祭祀遗址,为其他故城所不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四)拥有庞大的手工业生产作坊和高超的匠作传统。目前,郑国的手工业作坊遗存较韩国发现的为少,比较丰富的发现主要有大吴楼铸铜遗址,中国银行新郑支行铸铜遗址和热电厂制陶作坊遗址等。韩国的手工业在郑国手工业的基础上又有更大规模的发展,著名的有大吴楼铸铜遗址、中国银行新郑支行铸铜和铸铁遗址、仓城铸铁遗址、梳妆台铸铁遗址、人民路制骨遗址、能人路制陶遗址和冯庄制陶遗址等。这些手工业作坊动辄上万平方米或10余万平方米,体现出当时商业的繁荣。其巅峰之作当属1923年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的两件青铜莲鹤方壶,至今,在重量、高度、艺术造型的精美程度等方面,还没有超过它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五)郑韩故城内“灭国、灭祀”迹象明显。韩灭郑后,在郑国宫殿的主体建筑“梳妆台”上面进行铸铁手工业生产将中国银行新郑支行社稷祭祀遗址上辟为韩国墓葬区;同时,还将病死的儿童和有生理残缺的人埋入郑国陵区内,以破坏其风水。这种情形,与上古时期“灭国不灭祀”的传统完全相悖,在东周都城中独具一格。

总之,郑韩故城是东周时代比较典型的“双城制”都城,也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而形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郑、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