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中国论坛无痕中国环境行动无痕茶坊 → 当妈妈以后多带孩子到户外玩,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帮助?


  共有1098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当妈妈以后多带孩子到户外玩,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帮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当妈妈以后多带孩子到户外玩,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帮助?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3/3 21:15:46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名儿童要保持他天生的好奇心……他需要至少一位能够与他分享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与他一起再次发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乐趣、令人兴奋的事物与秘密。

---蕾切尔·卡森


你好不容易计划了一个时间全家一起户外野餐,还想趁着这个时机好好增进一下亲子关系。


但是当你真正到了户外以后,问题就又来了?


“我想带她看看风景,欣赏大自然,但是她根本静不下来。”

“出去了就是孩子的天地,自己去玩吧。”

“安全第一,这个不能碰。”

“诶哟喂,这个很脏的,别放嘴里。”

……

然后发现时间悄悄流逝,感觉什么也没达成就回家了。

所以带孩子去户外后,我(成人)到底该怎么做?

当今,儿童的生活常常是高度程序化、仓促的。他们生活和停留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和制度化。许多幼儿缺少嬉戏、创造和沉思的时间。

当孩子去到户外时,大量的挑战和惊喜在等着他们。因此他们可能会变得异常兴奋,这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安静的陪伴者。


一个安静的陪伴者


婴幼儿的学习不是通过他人来告知周围世界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身心活动来学习和积累经验。

在这些增长经验的过程中,成人的注意力可能会过于狭隘地局限于他们认为安全、干净、健康的事情上,比如孩子不能在沙坑里玩、不能挖土或者在草上打滚。他们可能告诉儿童不要玩水,不要弄湿衣服,尽量保持双手干净。孩子捡起一片树叶、干草或者一块石头会被家长立马制止。当户外下雨、寒冷或炎热时让孩子待在室内别出去。

在Helen Bilton 的《早期婴幼儿的户外学习》研究中写道,教师在户外的大多数时间都使用的是消极控制。在我看来,家长在户外也会呈现比较多的消极控制。

各种“不”迎面而来,先不说这些行为打断孩子的学习过程,难得去到户外呼吸的你自己也不能好好享受自然,依旧像个督察员一样忙前忙后。

有部分家长的意图是为了方便自己或者取悦自己,例如回去不用给孩子换衣服。而另一部分家长是真的很担心孩子的安全,怕他受伤。

如何平衡想要给他保护但又怕过度打扰呢?

如果那些是绝对存在的危险,例如车水马龙的马路或者悬崖边,那么及时地介入,立刻带离孩子到相对安全区。

那如果是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孩子不同的月龄和身体发展,家长可以在一边实时陪同,保持警惕和观察,也注意说话方式,把“不能这么做”变成“可以这么做”,例如“小心树枝不要戳到自己眼睛”可以变成“我们把树枝放在地上玩”。与其嘴里一直说那些警示,让孩子感觉担忧害怕,还不如告诉他怎么做更合适。

在保证孩子基本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把顺应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他们需要大量悠闲自主的时间,就像成人一样。因此,给予儿童时间从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获益并保护他们不被打扰,是我们的基本责任之一。


一个积极的支持者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户外时间就是儿童时间。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安全。相对于室内频繁地跟孩子互动,我们成人在户外就较少,很多时候就是坐着。

如果你的孩子冲过来邀请你一起看他的发现,在他手里的一只干掉的蚯蚓。

你是什么反应?

“我是不是要假装也很惊喜?”

“这就是一个死掉的蚯蚓,有什么大惊小怪?”

“你知道为什么……?”

其实当儿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时,他们就加深了对发现和经验的理解,特别是在成人真正地感兴趣并鼓励儿童思考为什么、怎么做和“如果……会怎么样”时,更是如此。

开放性的问题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答案的,没有所谓的对错。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儿童批判性思考和同理心,同样也有利于培养儿童近距离观察、深入探究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开放性问题的例子,你可以用来提问幼儿:


你想之后怎么处理这个小蚯蚓?

为什么你觉得风会变化?

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更多这样子的花?

在草地上打滚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边提一句,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大自然和科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很多科学知识教给他又或者我们自己也并不了解很多动植物的知识。

但其实大可不必把大自然过度知识学术化,因为“对儿童和对想要引导他的父母而言,知道远远不及感受的一半重要”。孩子们的好奇和惊喜被我们成人看见了,甚至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和惊喜,这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

和孩子一起的自然小活动,例如艺术手工,我们会在之后的自然教育专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


一个亲自然的模范者


如果想让孩子正确地对待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那么我们先要询问自己内心对于自然的态度和自己对待自然的行为。

用爬树来举一个例子。树枝太细的小树如果去攀爬,会让树枝折断,影响树的生长。所以每当要爬树时,让孩子自己用手臂和树枝对比一下,如果树枝比自己的手臂粗,那么就可以承受这个人的重量,反之就只能放弃去寻找更合适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尊重孩子的恐惧和害怕。如果一个孩子对于一只在你看来没什么攻击性的小虫害怕时,请不要直接告诉他这个不要害怕或者有什么好怕的。

甚至还有家长直接拿起孩子的手去触碰孩子所害怕恐惧的东西或者硬是让孩子去做他还没准备好的事情,例如让孩子从高处跳下来证明勇气,这是很糟糕的举动。这会让孩子对于自然的体验变得曲折和畏惧,也会影响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对于自己身心的评估。


给孩子一个过程去体验自然中的危险和障碍,这会反馈到他自己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危险的评估。自然环境中会充满天然的挑战和挫折,当这些来临时,我们成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怎么样的,孩子就会模仿我们。

尊重大自然有它的美妙,但同样承认自然中的危险和惊吓,敬畏自然才能更好地爱自然。

最后分享一种行为模式叫做“蜂鸟模式”,这个用来比喻成人在儿童自然游戏中的角色再适合不过。


“作为观察者或见证者盘旋在周围。”


这里用的是盘旋和见证,而不是主导和控制,允许儿童自己发现自然的美妙与奇迹。

作为成人,我们要“积极地存在”和“温柔的指引”,是一种没有介入的“在场”,允许孩子自由、自主、创造力和认知的自然发展。


一个安静的陪伴者,一个积极的支持者,一个亲自然的模范者,从我们自身做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