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中国论坛无痕中国环境行动无痕茶坊 → 从齐长城建筑的时序,解读齐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风云变幻


  共有930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从齐长城建筑的时序,解读齐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风云变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从齐长城建筑的时序,解读齐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风云变幻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5/24 20:03:22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大江南北都流传着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泣美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也有各种不同版本。据史家考证,故事原发地当在齐国,孟姜女乃春秋齐襄公之战将杞梁之妻,杞梁在莒国战死。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篇》中记述:

“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

在人们口口相传中,所注重的是这段感人故事,是否是真事、发生于何年已不重要了。我们只是借着这段传说引出齐长城这段话题。山东曰“鲁”,在山东人口中习惯称“齐鲁大地”。在这片大地中间,东西横亘着一座古代雄伟的建筑——齐长城。

从齐长城建筑的时序,来解读齐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风云变幻

一、齐长城的基本情况

1.具体位置及主要遗址

齐长城蜿蜒于泰沂山脉之中,盘居1518座山峰,西起山东省平阴县,经山东省境内17个县市区,从胶州入海,全长619公里。一般学术界将整个齐长城分为三段:西段自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至泰安市岱岳区马套村,全长105公里,主要集中于长清、肥城、岱岳区三县市交界处,现存防门、陡山子山、石小子山、北傅北山、马山、杜家庄西山、三岔沟、长城铺、丁头崖等十来个遗址。中段从马套向东至沂水县马站镇穆陵关,全长308公里,沿线经过岱岳区、泰山区、历城区、莱芜区、博山区、淄川区、沂源、临朐、沂水九个县市区。现存黄巢寨、长城岭、天门关、北门关、锦阳关、瓦岗寨、青石关、穆陵关等近30个典型遗址。进入沂水县境内以后,长城分成南北两条,南线49.85公里,北线又有两段,共21.65公里,合计71.5公里。东段从穆陵关至黄岛区于家河村入海,共206公里。经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六个县市,主要有太平山、青石胡同、少海连墙、西峰关、扎营山、小珠山等遗址。

2.墙体结构与材质

齐长城材质基本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山地以石墙为主,石墙厚度六至十二米不等,高度四米左右;在泰沂山区,长城多骑跨于山颠之分水岭的阳面,山顶地势相对平坦,稍南一点,于地势高处砌石墙一到两米,阳面借着陡彼,起五到六米石墙,中间用土石填充。这样把守之人可以借着山顶部平坦之处驻军、休息、高瞻远瞩,并且可轻易登上城墙,而对面敌之攻者不但要爬上山坡,还要攀爬五六米高墙才能与双方对攻,可谓易守难攻。从用工角度来看,比在山顶中间两面同时起墙再加量填充土石来看,也很划算。建在接近山顶分水岭之处还有个好处,就是雨水少,避免雨水冲击垮塌。也极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土墙或土石混合墙体多筑于山谷或平原肥沃地带。象地处冲积平原的长清县境内,地势平坦,既无山势可凭,也无山石可取。该地城墙就是用粘土夯实而成的,宽度16至22米。夯层清晰可辩,层高8-10公分,夯窝4-6公分。这样就大降低了远程运输的成本。

从齐长城建筑的时序,来解读齐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风云变幻

3.军事重点设施

除了作为主体的城墙以外,还在重点部位设置防门、关塞、岗亭、烽火台等设施。烽火台多设在山岭峰颠之处,用于传递军事信号,在五莲县长城村,东西山顶上各有一座烽火台,台高5米,直径达20米。防门、关隘多设于平原或低谷地带,除了地处博山、通往莱芜、泰安、曲阜的必经之路青石关以外,还有沂水、临朐交界大岘山上的穆陵关。该关是当时南通楚国、吴越的重要门户,向北直达齐都临淄,此关构筑两道南北两道城墙,相对于其他地方更加坚固、安全。另外在安丘、沂水、临朐的多处城墙,也有结构相同的南北两道城墙,相比也是较为重要的防护地带。

看完这么宏大、复杂的齐长城后,我们在赞叹古人力量之伟大、智慧之高超的同时,不禁会问到,长城是何年何月何人所建呢?在围绕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围绕齐长城所发生的历史。

从齐长城建筑的时序,来解读齐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风云变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5/24 20:05:25 [只看该作者]

二、齐长城各段修筑时间及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齐长城无疑是一座大型防御型军事设施。处在弱肉强食、战乱不断环境下的齐国,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无论在春秋五霸时期,还是在战国七雄当中,都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齐长城正是这段时期大国争霸的直接产物,伴随着齐国与西方晋国及三晋、东南莒越吴楚、南部鲁宋之间的纠纷与战乱,长城也完成了从雏形到初具规模,再到全部完工的整个修建过程。其中西段用于防御晋国及三晋,在春秋后期已经完成;东段用于抵挡邻国对北扩张,修建过程一直伴随着莒国从强大到灭亡,再到吴、越、楚的扩张进行,历时长久;中段最晚,在楚灭鲁国以后完成。下面循着长城修建时间来分述与周围各国之间的关系。

1.与晋国及三晋之间战事频频,催生了长城西段的初建和完善

春秋时期,活跃于公元前685年至643年之间的齐桓公首创霸业。任用管仲、鲍叔牙等人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行政和军事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农业、鱼盐、手工业,国家强盛富足。对外打着周天子旗号,代替周天子大会诸候,维持各诸候之间秩序。其中公元前648年还出兵帮助晋国平叛戎夷之乱,所以这段时间不仅与晋国关系交好,与周围大部分诸候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再说以当时齐国的强大国力,也没谁敢冒犯齐国,当然也没必要修筑什么长城来进行防守了。桓公去世后发生五公子之乱后,齐国才走下霸主神坛。

与晋国交恶的标志事件是晋国大臣郄克在齐国受辱一事。公元前592年,郄克出使齐国,他本来有点残疾,当他接受齐顷公接见时,旁边房内有妇人看到郄克的行为忍不住笑出声来,让郄克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发誓要向齐国报仇。随后在断道之会中郄克抓了齐国南郭子、蔡子、晏子三人。再后来在齐国围攻鲁国时,鲁国向晋国求援,郄克抓住这个机会,在靡笄大败齐军,齐顷公亲自赶到晋国向晋候奉献宝器和田地。郄克这种有仇必报的心态也是与他在晋国的权力和晋国的实力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他的权力和晋国实力作后盾,他也不会有恃无恐地悍然劫持齐国大臣、重创齐军逼迫齐顷公向晋候低头。

公元555年,晋国率领鲁、宋、卫、郑、莒等多国联军攻打齐国。据《左传·襄公·襄公十八年》记载:

“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梁之言,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甲辰,东侵及潍,南及沂。”

此战虽然齐灵公在平阴亲自指挥作战,但仍然惨败,联军一直打到齐国腹地潍水、沂水方止。齐国在这次交锋中吃了大亏,平阴距潍河330多公里,已越过齐国临淄100多公里,沂水距平阴也近300公里,已经越过齐国的中心地带。时过两年,齐庄公为报平阴之仇,袭击晋国朝歌,晋平公又率诸候攻伐齐国。只到六年以后,齐庄公被崔杼所弑,齐晋关系才告一段落。由于晋国的不断进攻,齐国痛定思痛,才着手修建长城进行防御。公元前441年,齐国开始修筑长城,清华简《系年》第二十章记载:

“晋敬公十又一年,赵桓子会诸(候)之大夫,以与越令尹宋盟于巩,遂以伐齐,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自南山属之北海......晋幽公立四年,赵狗率师与越公朱句伐齐,晋师俞长城句渎之门。”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晋敬公11年,也就是公元前441年,晋国权臣赵桓子召开会盟,与越国等商议攻打齐国事宜,齐国开始在济水修筑长城。晋幽公4年(公元前434年),晋将赵狗与越将朱句攻打齐国,晋军突破长城的句渎之门。其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是“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也就点明了长城开始修筑长城西段的准确时间在公元前441年以后,那么7年以后,赵狗再次进攻齐国时,长城已经建起来了,可能不那么完善,但确知已经初具规模。

此后晋国以及晋国分化出来的赵国、魏国多次侵犯长城,比如《竹节纪年》记载:

“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翟员伐齐,入长城。”

烈公12年也就是公元前404年,晋烈候命令三位大臣组织进攻齐国,并且已突破了长城防线。此役又以齐国大败收场,战争取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齐军大败,但不能否认长城防在战争中的作用。有了这道屏障以后,无疑会加大攻方的进攻难度,剩下的还要看双方力量的对比、战斗策略、后勤保障供应各方面的因素。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各类记载中也频繁出现“侵长城”、“入长城”字样,这充分说明了长城西段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在整个春秋中后期、战国时期,齐与晋、魏、赵之间互有攻伐,齐国统治者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建造人工壁垒,以增加进攻方难度,不失为一种好的战略措施。特别是在春秋中期,多以步兵配合车战为主,也确实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

从齐长城建筑的时序,来解读齐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风云变幻

2.历时长久的东段建设,与莒、吴、越、楚的北侵密切相关

如前文所述,东段是从穆陵关沿沂山先向东南方向而行,然后经沂沭断裂带到五莲,再向东北方向走入胶南丘陵地区,最后至黄海冲积平原入海。穆陵关以东地势不象西部以高大的泰沂山为主,而是以低矮的山脉和丘陵作为主体,且多以南北走向而不是东西方向,这与长城东西形成相垂直的位置关系,特别是沂沭断裂一带,沟谷切割严重。这种特殊地型决定了修筑不可能自西向东依次完成,而是先一段段修筑,然后再连缀成一体。该段是从春秋后期的齐灵公至战国中期的齐宣王在长达几百年时间内分期分段逐步完成的。

经过专家们实地考察,齐国与莒国交界处一段确实是在莒国灭国之前修建的。莒国是东夷后裔建立的。别看面积较小,但影响能力并不小。《左传》记载了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伐莒情况,齐候不仅在战中伤了大腿,而且战将杞梁(传说中的孟姜女之夫)也死于此役中,由此可见莒国的军事素质绝不是以国土面积小来论的。当时莒国还经常收留各国政治避难者,象齐桓公当初就避难于莒国,随后由莒国送桓公回国即位。能有胆量收留避难者的本身就表明莒国的势力不容小觑。齐国与莒国之间多次相互攻伐,也可以看出当时齐国为莒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齐国为了长期防御莒国,在原有关隘的基础上将关隘连结起来,就构成了齐长城东段的原型。

吴国与越国相继北上争霸,先后与齐国爆发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中也包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迫使齐国又在沿海一带修筑防御工事,渐渐将诸个防御工事连缀起来,形成了东段的长城雏形。随着莒国被楚国消灭、吴国被越国消灭、楚国又将越国消灭之后,楚国与齐国在东段的边界线大大延长,齐国的边境压力也倍加增长。齐宣王时期,齐国将在原来基础上重新修筑防御工事,并将各段连结起来,形成东段长城。

3.中段修筑主要基于防楚原因和战争模式的变换原因

齐鲁是紧密的邻国,两国之间关系也很微妙。在齐桓公称霸之前,鲁国地位相对较高,齐国尊重、服从鲁国。桓公称霸期间转为齐强鲁弱,在各种邦交活动中,鲁国一直追随齐国。齐国霸业结束之后,鲁国则根据当时形势,视晋国、楚国、吴国情况不断调整对齐政策。齐鲁之间有泰沂山脉相隔,虽然时有冲突,但整体尚构不成大的威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5/24 20:05:47 [只看该作者]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楚国在公元前261-255年乘秦国与三晋兼并混战之机,先是攻下徐州,然后消灭鲁国。楚国与齐国之间的边境线又进一步延长,涉及到长城中段问题。但是齐楚之间的冲突并不尖锐,引起齐国修筑长城的主要原因是战国时期战争形式的巨大变化。从战国初期开始,各国先后变法,国力增强,大量自耕农成为战争中的主力军,不仅先进的铁制兵器大量应用,参战人数也由原来的几万人上升到几十万人,步骑兵作战代替了车阵作战,作战场地也从平原开扩场地改到山地、河流、关隘等险要之地。齐国仅靠泰沂山险已不能保证敌军越境侵略,齐宣王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开始在中段修筑长城。《史记·楚世家》引《齐书》记载:

“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由此看出,齐宣王不仅对中段增修,还对整段长城进一步进行了修补和加固,修长城的主要目的也在于防备楚国的进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5/24 20:06:19 [只看该作者]


三、齐长城的军事作用

齐长城最始初衷是防水,最终仍是以军事防御为主。齐长城既是春秋初期的国境线,又是战国时期对南方的扩张线。战时可以作为一道坚强的防御线,在条件有利时又可以大举进攻他国。实际上到战国中期,齐国疆域南面已到达江苏北部、鲁南汶河、泗河流域,甚至包括枣庄一带地区。那么既然已经占据了整个山东大地,战国时期为什么不围绕鲁南地区修筑长城,而只是延续泰沂山脉继续向东扩展呢?

笔者以为,鲁南地区多为平原地带,无险可守不说,如果大面积修筑,人力和财力消耗巨大,也未必起到真正的防守作用。更重要的是,春秋末期及战国时期齐国新扩大的土地,并非嫡系,齐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仍在以临淄为中心的长城以北地带。只要长城以北地带是安全的,就伤不到齐国的筋骨,就算有来犯之敌突破了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仍然可以出动齐北主要军事力量予以反击。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齐国有三次大的危机。一个是陈氏田和取代姜氏政权,这属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是否修筑长城没有半毛钱关系。第二次是燕国乐毅率五国军团经过济西大战后,突破平阴长城防线,挥军直达临淄,统治齐国五年之久。这似乎应当由齐长城负责任。但长城也仅是个静止的防御工程,由于齐愍王对外过度扩张,灭掉宋国,特别是将天下物资交流中心陶邑收入囊中以后,引起秦国、赵国的强烈不满才发动的五国伐齐战争。同时齐愍王刚愎自用,对内不恤民情,对前方御敌战将周子等态度恶劣等行为,造成齐军没有斗志才失败的。第三次是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从燕王境内突入齐境灭掉齐国的,当然也与长城无关。但是如果秦军不从燕境进攻,而是从长城进攻,以当时齐王田建不修武备、政治混乱情况来看,消灭齐国也是理所当然的。

从齐长城建筑的时序,来解读齐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风云变幻

结语

综合全文,笔者阐述几点结论:

首先,齐长城是先以单个的军事壁垒开始存在的,然后为了扩大防守面,又将各壁垒之间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次,整个修筑过程历时悠久,是经过几百年、若干代齐国统治者组织劳动人民来完成的;再次,各段修筑也不是统治者心血来潮、一时兴起的随意作为,而是在邻邦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被动修建的;最后,齐长城在齐国安全方面也确实展示了它强大的防御功能,由于齐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加上齐长城的静态防守功能,使得齐国在春秋战国这段时间内,相对秦国、三晋、楚国等来说,战乱明显要少得多。这也为齐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说战国中期齐威王时代达到繁荣顶峰。正象苏秦说的,临淄城内居家七万多户,家家殷实富足,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街上车水马龙,一片太平盛世模样。

2012年,山东省政府将“齐长城文化带”保护和开发作为十二五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做,这就充分证明了齐长城的历史文化意义非同凡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