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鲁甸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老百姓下楼就能上学、就医;四川简阳的乡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老百姓抬脚就能坐上车;湖北宣恩815座铁塔搭建起深山里的“信息高速路”,老百姓乘上了“电商发展”的快车……这是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走进新国企·见证美丽乡村”主题活动中,看到的乡村发展的新图景。
近年来,很多国企投入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让很多乡村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化,蝶变成一个个更美的乡村。在下一步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国企将接续奋斗,为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按下“快进键”。
“幸福指数大不一样了”
“搬出大山天地宽,幸福家园卯家湾。”这是全国最大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区——云南省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群众当下生活的写照。
端午节前夕,记者走进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看到66栋8866套安置房整齐排列,2所学校、4所幼儿园、1个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室及市政道路等已经建好,云南昭通5个县3.9万名搬迁群众全部入住,他们告别了高山“忧居”生活,搬到新城开启了“优居”新生活。
为了让老百姓尽快住上新房,作为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建设者,中建二局用1年完成了原计划需要3年建设的工程。
同样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简阳近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成都向东48公里的简阳市,890条“大城小路”如毛细血管一般延伸至群山里的千家万户,即使是独居山头的唯一一户村民,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
路兴意味着振兴,2018年10月,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成都简阳市乡乡连道路提升工程正式开工,为了赶工期,中铁二十四局在建设中跑出了“加速度”,仅用20个月就完成了道路的修建。
随后,一张“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开始覆盖简阳市广大乡镇地区,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串联了起来的同时,也叩开了村民致富的大门。
在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一条长19.9公里的产业旅游环线正式贯通,将荷桥村的文化与景点、景观、产业连接为整体,旅游产业成为荷桥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这条路就是我们村最大的亮点。”四川省简阳市平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邹斯若说,路通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农产品的销路打开了,村里的产业丰富了,游客变多了。如今,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已经摘了帽,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1万元。
当地劳动力在不断回流。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地劳动力在外出人口中的占比从之前的60%-70%下降到了30%。一些人实现了在家门前产业园区务工,其中工资较高的也能达到每月6000元,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薪资水平相近。
在邹斯若看来,村民外出务工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外出人员中很大一部分在成都就近务工,他们或有固定职业,或有固定的小生意。其中,超过五成人在成都买了房,安了家。如今,从荷桥村开车到成都市区仅需一个多小时,很多村民回家的频率从一年一次变成了一周一次,甚至下班就能赶回来。邹斯若说:“这带来的幸福指数大大不一样了。”
乡村互联网经济迎来了“春天”
如今,农村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这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前是修公路,现在还要加上信息高速路。”
从前,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部分乡镇村,由于通信网络发展滞后,村民打电话还要拿着手机到处去找信号。
中国铁塔派驻宣恩县的挂职副县长刘柏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表示,“打通山内外信息渠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然而,宣恩山大人稀,绝壁悬崖众多,攀山越岭修建铁塔可谓难上加难。宣恩铁塔公司基建项目负责人李森林谈起建设的情景感慨万千:当时,“骡马背,壮汉扛,人马受伤习以为常”。
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中国铁塔在宣恩县已累计投入通信扶贫资金7495万元,新建及改造铁塔815座。截至2020年年底,宣恩县4G网络综合覆盖率已超过98%。随后,一塔架通山外,成就了信息互通的“空中桥梁”,让本地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走向了全国各地。
如今,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消费扶贫基地梦巢小镇的多个直播间里,主播们在镜头前聊得热火朝天,深山的农产品也得以“借网出山”。这对于很多当地的农户来说,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当地部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实现了大幅提升。能鹏人生鸡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能鹏介绍说,他们生产的鸡蛋一枚能卖到100元,年销量近25万枚,其中部分销往海外。
宣恩县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特别是直播带货也迎来了春天,催生了大批本土网络主播,2020年,全县农产品上行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额实现2.04亿元,增长94%,其中,中国铁塔直接带动消费扶贫270余万元,间接带动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