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 /
关于“做贵”的两个问题
▍到底卖多贵?
卖多贵,实际上是一个对标的问题。
文章开头,我们提到新投资的国潮精品品牌“端木良锦”。“端木良锦”的顾客往往会把它对标为PRADA,这样一来,它作为中国奢侈品牌的定价就立住了。
我们刚也提到服装行业不好做,但中国还是出了一个卖得不便宜的服装品牌——中国李宁。因为顾客把它对标耐克、阿迪达斯,作为国潮,它的质量设计并不逊色于国际大牌,但价格要比耐克、阿迪达斯便宜10%-20%,所以消费者愿意为其“卖贵”买单。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标对于定价的意义在于,你的品牌是在跟谁比,你跟谁比相对便宜,这决定了消费者心中你的合理价值。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对标要如何建立。换句话说,就是用户凭什么让你贵?
▍用户凭什么让你贵?
设定好了产品定价的对标,要如何让消费者接受你的定价?现实生活中,被消费者吐槽、不接受的涨价大量存在。坦白讲,你肯定不能平白无故就涨价,你“贵”的价值在哪里?
这又回到了我们刚才说的需求升级的三个方面:产品更美、更好、精神附加的价值更强。因为多重附加值的产生,品牌的对标物发生迁移,进而带来价格段的迁移,向上定价才能被消费者接受。
以喜茶为例。喜茶给行业带来的一大变革体现在原材料上:它把茶粉改成了茶汤,把水果香精改成了水果,把奶精改成了牛奶……实现了原料升级。所以它卖贵,消费者是买单的。
以三顿半为例。除了包装上的酷、高级感和颜值,三顿半实现品类升级的一大体现在于技术。其明星产品是装在迷你咖啡杯中的冻干咖啡粉,创新的关键点在于超级速溶。用户将咖啡粉倒入冰水或牛奶中,就能即刻得到一杯好喝的冷萃、拿铁咖啡。口感还原度和便捷性的实现,得益于三顿半将冻干技术运用到了咖啡上。
相较于雀巢被广为人知、不到一块钱一条的三合一速溶,三顿半的一个小杯子价格大概在三四块,促销时两三块,但得益于口感和便捷,用户愿意为它买单。
需要指出的是,“贵”并不意味着“性价比”的反面。做贵的同时,随着销量的增加和供应链的发展,品牌是可以在“做贵”的同时,实现性价比更优。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变贵”是有路径可循的,但有一点是需要提醒品牌的。
积累情感诉求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轻一代,也很愿意为情感需求的满足买单。然而,强行给线下产品赋予精神附加价值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