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规模体系方面,到203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75%左右,形成济南、青岛两个特大城市,淄博、枣庄、东营、烟台等14个大城市,21个中等城市,57个小城市,建制镇若干的城镇规模体系。其中,以济南、青岛为双中心,增强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区域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具有强大动能和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增长极,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
具体说来,以济南为中心,大力推动济淄、济泰、济德同城化,联动聊城、滨州、东营等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建设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国际医养中心和 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济南都市圈。以青岛为中心,协同潍坊、日照等城市联动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创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创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打造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
统筹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区域性、功能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城镇圈30分钟生活圈”“都市圈1小时生活圈”“城市群2小时生活圈”,构建多元化、多层级、全覆盖的生活圈服务体系,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高品质城镇生活圈。
山东是文化大省,泰山耸峙,黄河东流,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从自然风貌上看,又有山海相依、河湖相通、蓝绿相融的特点。
因此,省国土空间规划征求意见稿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齐鲁,彰显自然景观特色,弘扬齐鲁文化“和而不同”的和合精神,统筹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阐发和弘扬传承,讲好“黄河故事”齐鲁篇章。同时,构建“一环四横五纵”为主体的绿道网络,全景展现齐鲁大地海岱相连、古今相映、城绿相融,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的魅力空间,构筑魅力齐鲁景观风貌格局。
根据规划,齐鲁景观风貌划分为半岛景观风貌区、山岳景观风貌区、平原景观风貌区。沿海分布黄河口、烟威、环胶州湾三个特色风貌区,以海疆景观风貌带串联,并有绿道相连。围绕山岳景观风貌区,有齐文化特色风貌区、山水圣人文化轴,其中济南泉城特色风貌区、泰安泰山特色风貌区、济宁曲阜—邹城儒家文化特色风貌区共同组成山水圣人文化轴;平原景观风貌区则分布以东平湖、南四湖为主的特色风貌区。值得注意的是,三大景观风貌区、若干特色风貌区并不是孤立的,均以黄河景观风貌带、近代铁路(胶济铁路)景观风貌带、齐长城景观风貌带、大运河景观风貌带有机相连,共同组成了世界遗产(含拟申报)、国家或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重点文保单位、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公园为网络的全域景观风貌。
为衔接落实“十四五”规划,省国土空间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近期目标,实施重点地区生态修复、城市群竞争力提升、优质耕地连片整治、资源能源安全保障、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存量用地提质增效六大行动,谋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
重点地区生态修复行动,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主要内容。城市群竞争力提升行动则以济南、青岛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交通网络完善行动将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山东构建四横五纵、沿黄达海的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形成济南、青岛综合交通枢纽为主,烟台、潍坊、临沂、菏泽交通节点为辅的四横五纵、沿黄达海的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构建现代能源和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廊道”示意图中,未来济南不仅“米”字型高铁网建成,而且构建以鲁北通道(德州—滨州)、滨临通道(滨州—淄博—临沂)、鲁中通道(泰安—聊城)、京九通道环省会高铁网,省会经济圈7个城市间实现高铁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