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中国论坛无痕中国环境行动无痕茶坊 → Solo hiking的感受如何


  共有1542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Solo hiking的感受如何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章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无痕君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724 积分:1186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Solo hiking的感受如何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4/26 20:55:11 [只看该作者]



尽管关闭手机和浏览器,我们还是不得不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被求财致富的社会环境驱赶到那条狭窄的胡同里,面对千奇百怪的压力、境遇和世态炎凉,又或许我们由于种种个人缘分,确实对于生命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志趣和价值观,但是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一样的,大部分人心中也依然留着尚未被湮灭的理想,只是有时碍于认知范围而难以相互理解,这很正常

写这篇回答,我并无意去煽动、或者提倡什么,只是分享一种可能性,告诉大家世上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们都是被种种的偶然性、必然性,合力推到了今天的位置。若人类真是来自自然,那么发展出的所有事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走到今天,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个体命运,也皆是自然而然,如果抱着非黑即白的绝对二元论,那就是倒退到智人文明诞生初期的琐教时期去了,几千年的路岂不是白走了

人类社会一路走来,迷茫和未知并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体族群一直在面对的,我们身处无常的客观环境,而科技和文化却远没有发展到可以用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去解释、解决存续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所以人类在基本设计上,出现了各种不同想法、不同特长、不同特质的人,因为需要他们去提出迥异思路、走不同的路、尝试各种可能性,寻找改善乃至解决问题的途经,而不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孤注一掷

在这个分道扬镳的过程中,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如若不然,则会付出高昂的沟通成本,就是内耗

因此无论各位承不承认、接不接受,始终会有与你做出不同选择的人,始终会有东渡的鉴真、就西而死的玄奘,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即便是小说中的美丽新世界,也还是会如此,这也是一种单纯的自然规律,不至于让人产生那种根本不存在的自我怀疑,并不需要以否定其他选择的方式来巩固自我认同

两年前,我曾在EBC走垭口连穿的途中遇到过一位北京小姐姐,这位小姐姐不仅人美心善,也是一位全马330级别的户外高手,我们临时组队走了一趟路程很远的gokyo 6th lake线路,平均海拔5k以上的单日20km往返,全程我基本就是跟在后面吃灰的节奏

其间,小姐姐曾与我吐露心中的不快,她本身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却热爱户外运动,懂行的朋友自然也知道全马330是什么天赋,然而,却遭遇了身边众人的不理解乃至反对,她自己也没有很好的解决途径,因此,当时她是背包solo的

当时我并没有多说什么,在那种情况下,我认为自己还是更适合去做一个倾听者

走完六湖后小姐姐档期已满,要下山回家,我则是还要去翻renjo pass,故就此别过。后来在加都街头偶遇,当时我刚下山,一身灰头土脸,不过小姐姐没有特别嫌弃,当街一个浅浅的拥抱,格外温暖,互道珍重后,各奔前程

这是旅途中无数印象深刻的经历中的一次,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距离,莫过于此

他去西天取经,我愿他一路平安,你过你的小日子,我期你阖家幸福

握手言和,祝福彼此,不就完事了


本回答言尽于此,以下原回答按时间顺序排列,一字未改

因觉得自己德不配位,不取匿了,这个回答就当做是给自己的警醒和鞭策

国庆长假将至,答主又要奔赴西藏继续人文地理考察

留个背影给大家,与各位共勉、也祝大家在各自的路上前程似锦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章鱼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无痕君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724 积分:1186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4/26 20:55:48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圈都是离异的,母胎未婚的来说几句

79末,接近42,一线土著

179/67.5,未秃未发福,有很一般的房车,独居,无债务

未婚主因就是穷,原生家庭工薪阶层,自己也出身社会底层,目前从事财务管理,超内卷职业,月收入仅一万多,这个收入在一线养不起家,也养不起小孩

次因是性格,特别讨厌管束、作、条条框框、在鸡毛蒜皮的事上纠结、洗脑、人斗人、剥削压迫,喜欢旅行和自然的东西,这些特质也都不适合有伴侣

不过父母退休年迈,无法润

三十几的时候曾有过几次机缘,但基本都是别人最终看不上我,觉得我不是奋斗逼,性格太出世,将来给不了好的物质生活,我也理解

大约37岁,经过一次环球旅行,看到了世界各地普通人的艰辛,深感众生皆苦

自然界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不是邪恶,日出日落、花谢花开,狮子撕碎了羚羊,寄生虫又吞噬了狮子,如高山流水般自然而然

但人世,归根结底是场悲剧,因为人生来就有缺陷,又不愿直面、改善这些恶,所以就是一再的大轮回、大周期,始终是小部分人压迫大部分人,大多数生命只是牺牲品

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确实如此

所以这种人之道,成不成家,已经没所谓了,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

至此彻底断了成家的念头,所有的人生规划都以一个人走完全程为前提

现在没有财务自由,只能继续工作,业余在做一个个人原创的大型人文地理文献集,可能会以毕生的资源去投入

未来想法是等父母百年之后,就变卖家产,周游列国,四海为家,然后有朝一日自然死在路上


没想到关注这个问题的人这么多,评论区这么热闹,也是始料未及,先谢谢各位了

有朋友指出相貌问题,其实不拉胯,平均水准以上,我是真想放照片打这些人的脸,可我不喜欢拿这个说事,这又不是相亲贴,我也从未相过亲,尊重这种模式,但从内心深处反感,反感的事就要坚决拒绝

有评论说出家之类的,挺可笑,我业余研究人文地理,这些年各种宗教、哲学也算涉猎过不少,而个人理解,真正的佛教恰恰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不是今天这种商业化市场化的东西。出家只是形式,关键还是看你怎么看待、理解自己身处的世界

还有朋友说悲壮什么的,其实我觉得自从想通这些后,自己活得挺不错,全世界已经走了30个国家,国内走过2/3的省份,西藏去了七八次,尼泊尔徒步过很多条线路,出版过一本有ISBN的书,也曾经和喜欢的人短暂在一起过,没有什么遗憾

虽然没什么钱,但无病无债、没什么后顾之忧,也有财务管理的专业加持,除了没什么女人缘,潇洒过完一生应该问题不大,我本身也不喜欢小孩,没有留下后代的执念

我确实走了一条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路,但这也就是另一种选择而已。这种选择由很多因素综合而来,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无数种力量的交错,无数次的一念而起、一往而深,很难说清楚,就是一种个人与世界的缘分

人生而多元,志趣、理想各不相同,多元的价值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星辰大海与偏安一隅和而不同,就像那句话说的,你是科学家、我是售货员、他是董事长,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才是这个世界应该有的样子

但是古往今来,人却始终被束缚在单一的价值评价标准、也就是权力财富之中,千军万马在独木桥上厮杀得人头滚滚,在因果律、周期律中无尽循环往复,有生之年看不到改变的希望,所以我也就来走走看看,等离去之后,再也不要回来了

最后用一组自己的拍的照片分享给各位,描绘一下我个人理想中的世界吧

只是希望

无论什么职业

无论是警察
商贩
军人
学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章鱼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无痕君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724 积分:1186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4/26 20:56:54 [只看该作者]

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表达世界上不止一种生活方式,我本身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爱好者,非常乐见生命的多样性

因此,也期望人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不违背江湖侠义的前提下,相互尊重各自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选择之间,只有天赋、环境、经历等诸多缘分带来的观念不同,而无高低层次之分

这么多评论,无论是善意的还是略有嘲讽的,也都令我拓展了视野、见证了那么多不同的生活和想法,如此大规模的观念碰撞和集思广益,令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着实受益匪浅,在此非常感谢各位,我也会尽可能给每个认真评论的朋友回复


很多朋友说我活得通透、活得明白,其实我从未认为自己超凡脱俗或是与众不同

我家中无矿、上面也没人,没这个条件让我天天活在梦里不食人间烟火。即使是独身的自由生活,一开门一睁眼,柴米油盐、头疼脑热、纷至沓来的账单,一点都不会少,我也会为了这些生活的压力而圆滑世故、而委曲求全、而挤在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里去上班、而为了考察的假期能多个一两天跟资本家们斗智斗勇、而为了几百块钱去接一些费心费力的兼职

人是有缺陷的生物,所有的选择都意味着机会成本、意味着放弃,成家是如此、独身亦是如此,没有哪种生活不需要付出代价,我同样也在付出代价,比如独自生活更高昂的费用,比如由于经常远行而舍弃事业的稳定和发展,比如每天回家都要面对漆黑一片的房间、也没有规律的性生活,将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代价在前面等着

所以各位大可不必羡慕,你有你的烦恼、我也有我的苦闷,谁都不比谁强多少,我也会迷茫、无助,也会有怨恨身在无形桎梏、却改变不了现状的无力感。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而不得、五蕴炽盛,对你我都是一样的

只是我并不认为这些情绪是负能量,而是人生常态,并不会有抵触,每个人都在经历这些,缘何唯独你我例外?我会试着去相处和慢慢化解,它们会促使你去学习、思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若能取得和解,则就是良性循环之道

虽然我生在一线中心城区,可由于际遇的特殊,经历了许多相同出身的人没有经历过的波折,二十至三十岁几乎全是超级熊市、至暗时刻,以至于而立之年,是实质上接近一无所有的状态

所谓求而不得、反求诸己,正是这些不怎么美好的经历,促使我去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苦难的意义又是什么,我到底需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处境

然而闭门造车是没用的,只有如评论区的一些朋友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所以即便是至暗的十年,有三件事我从没有放弃过

学习、旅行,写作,没钱出行就做临时工、乘绿皮车、住招待所、吃路边摊

而上面的这些焦虑,出了什么问题、苦难的意义、该怎么做,都是在做这三件事的过程中解开的答案

在重走长征路时,我想通了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卡瓦格博脚下,因为偶然的一件事我放下了执念;在纳木错与死神擦肩而过,我学会了敬畏;在尼泊尔第一次徒步时,不恰当的善意最终弄巧成拙,让我懂得了一厢情愿的为你好、往往会害了所有的人

类似的、在旅途中明心见性的经历还有许多许多

当这些更高维度的思想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上面这些问题就被降维了,而没有再去解答的必要

因此,即便时至今日,相对当时我的境遇已经有所改善,但这三件事我从未荒废、依然坚持,每年必须要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每年要写大约15-20万字的文章,学一些新的东西,如语言、摄影、后期、设计、剪辑、如今的无人机航拍,都是自学的

我出身平凡,除了书本上的历史先贤、现实中没有遇到过能提携自己的良师益友,独自生活多年,也没有情绪的出口,今天的所言所想、世界观价值观,都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与自然和社会的沟通中,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已经成为自己内循环和逻辑自洽的方式

我从小喜欢文学,学生时代,本班的同学只能争语文第二名,离开学校后开始网络写作,可以说是最早从事自媒体的这批人之一,小说、游记、散文、甚至游戏攻略、翻译、球评股评都有涉猎,主力平台从最早的榕树下、到BBS、MSN、博客、再到今天的公众号和网站,也是长期的颠沛流离

我没有认真统计过,在养成写作习惯以来一共写过多少字,只在去年末简单计算,有10个超过5万字的单行系列,加起来大概六七十万字,加上实体书的12万,大约是80万,其他低于5万字的单篇就不计其数了,无从计数

不过除了上天眷顾的那次出版之外,也没有写出什么实质性的名堂。后来书中经历的发生地受灾,出版的稿费也都拿过去捐了,到头来基本没赚到钱

不过这件事最大的功劳,就是改善了父母与我之间的关系。评论区很多朋友问如何应对父母,其实无论是拖延时间也好、苦口婆心也罢,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你得在自己选择或建立的那条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做出一定的成就(未必是世俗意义上的),形成降维打击,比任何事情都有说服力

大浪淘沙之下,目前题材基本收缩到以游记、人文地理为主,且不再零敲碎打,而是以建立系列平台为轴线,希望打造更宏大的世界观、构建某一领域至今空白的底层逻辑,这也是放弃成家之后,下半辈子主要希望能做完的一件事

做这些事,除了在做类似杂志撰稿时略有收入之外,并没有什么现实的回报,不过每当纠结这件事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告诫自己

不要忘记你当初为什么要写作

也不要忘记你当年为什么要背起背包走出家门(我是backpacker,没有拉杆箱)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章鱼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无痕君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724 积分:1186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4/26 20:57:37 [只看该作者]



给时光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光

最后,我想以数年前新西兰游记的结尾部分,结束这次更新

或许其中,也有很多大家关心问题的答案吧

那天临近傍晚8点(夏季新西兰日落会迟至晚上9点多),我在寻找波尔山脊的探路中迷失方向铩羽而归,正悻悻然在营地准备晚饭,这位露宿在我隔壁的德国小哥忽然跑过来,一脸严肃、并相当郑重其事地对我说: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请坐吧
当然,这里并没有椅子什么的,我们便找了两块大石头就地坐下,文森特小哥也不是那种拐弯抹角的人,单刀直入地就把他心中的疑惑用一大堆挺蹩脚的英文堆到我面前,不过我基本也get到他的点了
——你是中国人对吗?
——是
——我发现你们中国人出来旅行,就喜欢赶路和拍照。往往到了一个地方,一群人匆匆忙忙下车,各种拍风景、自拍,然后又匆匆忙忙上车,赶去下一个地方,再拍风景、自拍,就这样一直重复,我很不理解这有什么意义
——同时,他们又不参加户外活动,不喜欢登山,也不喜欢徒步,你是我第一个在山里遇到的中国人,所以我会问你这个问题,你同样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一时有些语塞,无数思绪在脑海中翻腾,这哥们不问倒好,一问就是一道论述题,这个话题展开讲,估计一篇论文都是很难解释清楚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给这位看上去并不怎么了解东方文化的国际友人一个恰如其分的回答,可一时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于是,在库克山峰群的晚霞中、在塔斯曼冰川频繁的挤压迸裂声中,我们大概花了1个小时左右在就这个话题、以及部分衍生的话题进行沟通。我虽然进行了解释,可其实无非就是找了一大堆借口
——我们国家还很穷,大部分人平时生活得很累,假期也不像你们动不动就是一个月,难得出门一次,对他们而言是休闲、是度假,他们希望能享受风景、美食和豪华的住宿而不愿意再受累,也希望告诉他人他们正在享受这些
——你看那边
我指了指文森特的营地,他的女朋友正在帐篷里看书
——你在德国、法国或者欧洲很多地方或许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这样能一起登山露营的伙伴,但是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里没有舒适的床铺、没有温暖的热水、没有诱人的美食,也没有手机信号能让你在社交媒体上告诉别人自己玩得多精彩,而就目前来说,无论于公于私、出于什么目的,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的文化是农耕民族定居文化,这种文化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势,眼里只有小范围、小群体、乃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整体上缺乏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甚至是恐惧和抵触
——我们习惯继而沉溺于自己司空见惯的事物,并倾向于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是这样的,不一样就是叛逆不道,这是一种骨子里的性格,所以在你们的祖先扬帆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主动关闭国门
——但是归根结底,我们的社会处于现在这样一个阶段,一些人刚刚富裕起来,有能力出走异域,看一看未知的世界,或者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们欧美的登山文化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再看看新西兰的国家公园,个个历史悠久,最早的甚至要追溯到19世纪,这要靠多少代人的积累和建设?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对我们而言,户外文化这种东西只是还在襁褓中咿呀学语的婴儿,这个过程甚至都未真正开始。我们并非如你们这般衣食无忧,不工作是真的会饿死的,我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顾及不上,又有什么余地去管这个可有可无的婴儿呢?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仓禀足而知礼节。或许到若干年、若干代人后,大多数人都富裕了、生活压力不再那么大了、一切都渐渐回归理性了,情况会发生变化的。我现在只能这么乐观地去考虑,但同时我本身也并不抱特别大的希望
——你看这条冰川
我转过头,看着身边悬崖下时不时吱呀作响的塔斯曼冰川说道
——人类社会就好比这条冰川,它从冰川时期的巨大冰盖,到今天冰碛不断融解崩塌形成湖泊,再到将来彻底退化消失,始终需要上万年的过程。我们个人并没有办法去决定自己生存在这个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成千上万年,对于这地球可能只是一瞬间,但对我们个人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也许我们能看到冰川崩塌,也许什么都看不到,它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似永恒
——So,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认清和接受现实,然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是么?
文森特似乎也get到了我解释的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确实,我们国家以前好像也是这样的
——那你认为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我笑着摇了摇头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再不回去,你女朋友怕是要不高兴了
——哈哈,你说得太对了
文森特大笑着挠了挠头,起身离去
天马行空的谈笑间,夜色早已不经意间铺满整个山谷
又是一个山中静谧的夜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