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产品,多采用”固定款+隐藏款“的形式,同时也会加入不那么受欢迎的款式,为消费者的购物过程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令其更加珍惜自己抽中的产品。揭晓谜底时的惊喜感刺激着人脑分泌多巴胺,消费者可能觉得自己欧气满满,也可能成为“脸黑玩家”,但人总有想要以小博大的赌徒心理,在赢的时候追求更大的赢,在输的时候期待下一次能够扭转运气,这样的心理结合上盲盒产品单价较低、成系列推出的特性,激发着消费者的购物欲、收藏欲,从而实现了盲盒的高频次复购。
这种激励机制对Z世代有着巨大的吸引力,Z世代通常对新鲜事物有着更高的接受度,愿意为情感需求买单,追求未知的冒险体验,盲盒产品商家也因此将目标消费者定位于年轻群体,据泡泡玛特官方提供的用户数据显示,18~25岁的女性是盲盒消费的主力军,25~29岁的消费者也占到了总体的26%。
营销花样层出不穷的当下,消费者的情感阈值有所提高,对于商家而言,需要注重其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引入合适的激励机制,精准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在销售端玩出花样,实现与消费者在心理层面上的联结。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交流空间,消费者的分享意愿随着沟通方式的便捷而提高,有着相似爱好的群体能够在线上空间中寻找到彼此,形成“趣缘社群”。盲盒玩家在社群中会分享自己的购物成果,结合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进行“改娃”等二次创作,并将成果上传至网络空间,获取群体认同与自我满足。
商家需要利用好社交平台,打造品牌社区,让用户口碑为产品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小红书、B站、微博、公众号、淘宝“好物种草”等都是可以传播利用的渠道,图文、视频等丰富的内容形式能够全方位地呈现产品、传达消费体验、激发分享意愿,社群用户是品牌方珍贵的私域流量和高价值用户,面向这些消费者,开展符合其行为偏好的用户运营,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同,达成更多的订单转化。
物流体系的完善、线上购物的便捷,让消费者对即时满足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由“触发——行动——多样化的回报——投入”四个部分构成的上瘾模型中,从触发到行动是实现消费转化的关键阶段,而让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到产品正是完成这一环节的要点。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实现了盲盒的即时消费,二者优势互补,提高着消费者的消费频率。
在被线下门店精美的装潢、丰富的产品陈列吸引后,消费者便可进行“摇盒”等亲身体验,完成迅速选购,同时,商场内高密度的盲盒贩卖机也增加了线下触点,通过在消费者视野中高频次的暴露,促进了消费行为的完成。
小程序商城、天猫商城等线上渠道的铺设,使消费者不再受时空限制,在被产品消息吸引的瞬间即可下单购买,有效促进了盲盒消费,在2019年双十一当天,泡泡玛特在天猫卖出超过200万个盲盒,销售额超8000万元。此外,“葩趣”等盲盒产品APP推出“线上摇盒”功能,消费者可以根据相关提示对产品进行初步猜测,完成“上瘾模型”中的“智力投入”,将线下的“摇盒”体验与便利的在线购物方式结合,在实现消费者即时满足需求的同时,提升其购物体验。
风头正劲的盲盒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借鉴,服饰、鞋子、化妆品、食品等都以这种方式进行销售,但需要注意的是,盲盒模式并非万金油,在借用这种形式的同时,需要注重产品服务的质量。
福袋是快消品行业刺激消费、增加乐趣、降低库存压力的常见方式,其原理与盲盒相同,但其中的产品价值往往高于或等于价格,因为对于快消品而言,在缺乏强势IP文化内涵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会有所降低,消费心理更加趋于理性,会更多地衡量产品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虽迷恋盲盒的不确定性,但也有着自己的心理预期,当现实与理想形成较大反差时,便会产生不满的感受,例如“幸运盒子”在风靡一时后,由于产品普遍与消费者预期不符而遭到吐槽,经过社交平台传播后劝退了许多潜在顾客。商家应积极收集消费者反馈,了解盲盒产品所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出这种销售形式的优势。
作为新兴的销售模式,盲盒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基于有效的激励机制,配合合适的产品服务,既能够营造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趣味体验,也为商家实现销售额提升拓展了途径。在采用盲盒模式的过程中,商家需要进行精准用户定位、积极与消费者对话、完善购物渠道、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促进消费的良性增长,实现多方共赢。
放大更大的品牌零售领域,对用户画像的精准洞察,通过数据驱动对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环节的不断优化,在用户运营过程中实施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用户触达交互,才能更好的吸引用户、提升转化和扩大品牌认知,实现品牌零售企业的业绩和品牌的双线增长。免费体验品牌零售数据运营demo,开启你的数字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