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诈,就是虚伪狡猾,用阴谋诡计、欺瞒蒙骗等手段,达成自私的目的。
奸诈,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人聪明,另一个是会表演,二者缺一不可。
智商太低的人是没有资格玩奸诈的。所以,胶东人多半是超一流的聪明人。奸诈实施成功与否,关键靠临场的表演技巧。王司徒的连环计再毒,如果没有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之间细致入微、天衣无缝的表演,那肯定也是白搭。所以,中国著名的影视戏剧演员,大多出在胶东,来自青岛,群星灿烂。世人都说曹操奸诈,可那是《三国演义》书本上描绘的,真正把曹操演活的,是胶东人鲍国安。
奸诈,还有一个充分条件:国富民丰,商贸发达。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气候宜农,物产丰富,自古享有鱼盐之利,加之水陆交通便捷,商贸一向繁荣。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就产自胶东。中华美食中的饺子,形状乃是贝币的形状,也是胶东人发明的。无奸不商,无商不奸,农业社会里的商贾云集之地,海陆集散中心,奸诈之风,岂能幸免?
我说胶东“奸诈历史悠久,奸诈成就辉煌,奸诈名人辈出,奸诈风气最盛”,这可不是诓人的假话、废话,是有史可查的。不信,我给你捣鼓捣鼓。
一个国家,一个王朝,开国元勋们的人品和治国方略,对后世的影响往往是非常深远的。这一点,现代人大多能从乔治.华盛顿对美国的影响上看出来。
其实,古代齐国的开创者姜尚姜子牙,他对齐国的政治制度和民风的塑造,也同样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他确立的“举贤而上功”的基本国策,在执行过程中出了偏差,后继管理者们大多重视“上功”,而忽略“举贤”,致使整个齐国的社会风气出现了“崇尚功利”,“轻视德义”,“忽略礼仪”的严重错误倾向。祸害之甚,连老姜自己开创的政权,最后都被田氏篡夺而去。
在齐国的奸诈民风塑造过程中,管仲和晏婴,这两位齐国宰相的政策鼓励和行为示范,也绝对难逃罪责,尤其是管仲。
中国最早的风月场所,就是管仲设立的,当时叫“女闾”。他设立官妓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他对齐国老百姓收税,不象现在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用西方人的话说,叫“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你说奸诈不?
更有甚者,为了挤兑邻国鲁国,管仲鼓动齐桓公穿鲁缟,自己也穿,君臣在公开场合一起为鲁缟作秀,结果引得齐国万民效仿,一时鲁缟大贵。鲁国民众见有利可图,便放弃农耕,竞相改行生产鲁缟。而就在此时,管仲又不穿鲁缟,改穿齐纨了。鲁国的鲁缟卖不出去,又没有粮食储存,只好去买齐国的廉价粮食,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贸易战吧。
为了鼓励农耕,防止老百姓偷懒,管仲还给齐桓公献上一条毒计:大夏天把行道树的树枝都砍去,让老百姓在路上行走时,因为没有荫凉可乘,不得不急忙赶回家中,下地干活去。这样做不仅伤了人,而且害了树。多损!
这伙计提出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口号,当时害惨了齐国,后世贻误了万代。直到今天,都还有人把这句鬼话当成真理。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管鲍之交”,鲍叔牙把管仲的缺点和恶德都刻意掩盖了,大家都相信鲍叔牙对管仲的评价,而忽略了对管仲真实人品的考察。
再来检阅一下齐人的奸诈成就。中国古代一共有七部军事经典,号称“武经七书”。其中,《六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四部都是齐国人写的。姜尚、孙武、司马穰苴三人都是齐国人,吴起到底是定陶人,还是曹县人,至今没有定论,我根据他的政治主张和为人判断,他应该也是齐人。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行兵打仗,用的都是奸诈骗术。如果齐人温良敦厚不使诈,象鲁国人一样,那么齐国一地怎么会出这么多杰出的军事家?日本近代有位将军就特别看不起《孙子兵法》,说它整篇都在讲诡诈,鼓吹兵不厌诈,从不注重以实力相对抗。
我去过齐国故都临淄,也就是现在的淄博市临淄区,深入了解了齐国的历史以后,我觉得,齐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城市建设,尤其是体育等诸多方面,无不领先于当时的战国六雄,甚至很象一个西方近代国家。
惊奇,那时足球(蹴鞠)都发明出来了,多牛啊。可惜,齐国最后却被秦国给灭了。要是中国由齐国来统一,别的不说,至少足球会在中国培养出深厚的群众基础,音乐教育会很繁荣,鲁菜笃定会叫齐菜,厨师的祖师爷定会是易牙,中国男女的身高可能会蹿升,身体也会更强壮。
假设毕竟是假设,有什么用呢?以齐国人的智慧,齐国人的富足,齐国人的高大威猛,齐国人的勇敢无畏,一个齐人,抛掷提甩四个鞑子,绝对绰绰有余,可中国人却屡遭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蹂躏、甚至统治,这与齐国人的不作为有很大关系。齐国人的固执保守、贪图安逸、精明算计、私心太重和心胸眼界的小格局,不仅断送了齐国的大好江山,也间接拖累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