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府西墙之外有条西公界街,西公界街2号院内有一眼雪泉;它对面的3号是一处闲置院落,院内有一处放生池。这两处院落原来都在“江园”之内。
“江园”的主人江兰,字滋伯、芳谷,号畹香,是清代乾嘉间人,安徽歙县优贡生。所谓优贡生,就是在文行俱佳的在学生员中,由三年任满的各省学政会同总督、巡抚进行“三院会试”后,选出的进入国子监学习的优秀者。歙县江氏有一支迁扬州经营盐业,发展为富甲一方、名流代出的望族。到第四代,出了一群官员、学者、文士。族中主事者江春为盐业总商,授布政使衔。江兰是其堂兄弟,擅诗文,精瓷器,好治园。乾隆四十四年(1779)之前,主要在兵部任职。
《清稗类钞》有记:“惟江畹香兰中丞于习射时,甫弯弓,其韘崩坏,弓矢尽落于地,上大笑,时谓之‘江三丢’云。”可见其尚文不尚武。其后任河南布政使、云南布政使、河南巡抚,乾隆五十五年(1790)调任山东,四年间,先后任布政使、按察使,并以两衔护理山东巡抚。当时,布政使署就在今山东省人民政府西部,省府东部是贡院。
布政使署在宋代是齐州知州衙门、济南府知府衙门,在元代是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驻地(俗称宪衙),在明代,山东布政司由青州迁此。天顺四年(1460)布政使署重建,前为大堂,后面左堂、右堂并列,大堂前“表以三门,其左右翼以两庑,退休有室,居吏有舍。总之为间三百四十,为楹六百八十”,左右堂之北是后花园。江兰任职时,除右堂在康熙年间拆除外,其余建筑保持原样。
江兰上任两年之后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恰是大比之年,作为护抚藩司的他担任壬子乡试的监临。八月上旬,他命人在布政使署和其东的贡院内分凿凤翥、华笔二池,并撰《藩署新浚凤翥池记》:“壬子秋,余襄试事,凿池龙门内,导珍珠、芙蓉二泉注之,颜以‘华笔’,俾多士饮之而甘,以章五色之华。”华笔池位于贡院龙门之北,有水道南出龙门,再出大门,接芙蓉街之梯云溪,珍珠、芙蓉诸泉之水便源源而来。
江兰之所以起名华笔池,寓有祝愿参加考试的士子妙笔生花的意思。泉水流入华笔池,又出池西入布政使署“至凤翥石畔,潴为方池”。凤翥石原为元代政治家、散曲家张养浩云庄别墅龙凤龟麟四灵石之一,不知何时流入此地。“池依于石,即以石名之。”含《诗经》所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之意,“并以告往来池上者,奋羽仪以鸣盛,涤沉滓以扬清。”位于布政使署二门北侧的凤翥池,分东西两池,中间有桥,现保存完整。原在贡院的华笔池,被用水泥板封在地下。
江兰在布政使署后花园西购买湖田,建造“江园”。园内花木葱茏,假山石砌;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济南知府张鹏升《江园记》载:“前方伯江公所创,地近大明湖,周以缭垣,中有讲堂。清流出于中庭,因垒石树以卉木。左右环列书堂数十楹,外廊南向设门,入门之左凿方池。池西建楼,楼窗四敞,瞭泰岳而瞻鹊华,可以为藏修息游之胜境矣。”讲堂、书堂是为建书院而设,但当时没有建成。嘉庆九年(1804),铁保任山东巡抚后,才在这里建成济南书院。“江园”南面开门,后来开建的西公界街便在大门处南北通开,直达大明湖。门左方池即为放生池。
乾隆五十八年(1793),时任山东学政的翁方纲撰有《雪泉功德水记》:“新安江公滋伯初读于杭湖,时尝浚放生池。其里居于歙于扬,暨历官于滇于豫,亦皆为是池。兹于济南藩署外迤西而北,捐廉奉买湖堤数十亩,引署内华笔、凤翥二池之流,汇珍珠、芙蓉诸泉,以成斯池。”放生池称功德水,又称功德泉。这里是说,无论读书做官,江兰每到一地,都要修建放生池,以成善举。
大明湖边这处放生池大小以亩计,凤翥、华笔二池之水经由此池流入大明湖。现池尚存,只是已缩减为3米见方,块石砌筑,周环石栏。放生池西建有一座三楹二层的佛堂,称寿佛楼,清末拆除,至今西公界街往北的小巷还叫寿佛楼后街。
对于江兰开凿放生池发见,至今尚保存完好的雪泉,翁方纲作如此描述:“其泉泓然瀵氿而六出,游儵荇藻,摇漾深阔,渊乎一胜境也。”并说:“地旧为名士轩,南丰瓣香在焉。”雪泉不仅水清鱼游草绿,且出宋代齐州太守曾巩所建名士轩之南,沾染一代文豪的流风余泽。
清代文士吴友松《七十三泉记》亦载:“近江方伯于名士轩南凿一泉,曰‘雪泉’,翁阁学为之记。”翁方纲与江兰是同僚也是朋友,二人时相过从,翁方纲有一首《名士轩诗,题江藩伯斋壁》,就是在“江园”做客时专门写给江兰的。另据清代王仲霖《历下七十二泉考》所记:“雪泉从书院内山石隙流出,入小沧浪,归明湖。”可见,“江园”内亦建有小沧浪亭。另据阮元《小沧浪笔谈》,铁公祠小沧浪亦曾为江兰别业,“方伯移任云南,余乃领之。”
除在藩署、贡院凿有凤翥、华笔二池,在“江园”发掘功德泉、雪泉,江兰还是白石泉喷地而出的始作俑者。
清代学者桂馥《白石泉记》云:“乾隆甲寅(1794)春夏之交,偶值小阜。方伯江公捐廉募夫,疏浚泉源,以祈渥泽。旬日之内,巽地有泉涌出。白石粼粼,味甘如醴。既滋灌溉,又便汲饮。”是年,历城等州县旱,江兰自掏腰包疏浚护城河道清挖淤泥时,涌出这眼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