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的天赋确实牛,关于记忆这一块的天赋。看过他的直播,比如聊水浒、封神演义、三国什么的,他经常是把原文贯口一样说出来。
肯定不是提前写的稿子,好多访谈场合,他都是张口顺一段原文,还经常能唱几句京剧啥的。
上网、看书以及日常聊天时,大家得留个心眼:凡是立了“知识渊博”人设的,要么是几百上千年难得一遇的天才,要么就是纯粹的骗子。
显然,老梁无法归入前者。事前找本书或报纸、杂志看看,然后利用瞬时记忆表演出来,那不是知识渊博,而是江湖骗子。
稍微解释下为什么很难做到知识渊博。首先,需要记忆力超群,也就是硬件条件好。其次,需要有大量时间和极高的技巧整理不同类别的知识,也就是有大量输入。第三,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技巧表达出来,也就是能轻松输出。
挺同意这个观点的,不过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注判断,绝大多数普通人在媒体上看到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来自于“骗子”。
我能想到的能归入第一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从事有极高门槛的学科研究或者在高等教育院校任教(教授的内容多数也属于晦涩难懂有比较高门槛的),而这种人几乎不会对外传播有较高价值的内容。并不是他们藏私,而是这样做会占用他们宝贵的时间,而且传播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毫无“价值”(因为听不懂)
先说优点吧
老梁口才好,那是真的好,非常好,我说他口才好是指他脑子反应速度、组织语言的速度极快,说话一点不磕巴,词汇极其丰富,用词雅俗适中,说的内容也有一定深度,不时还能穿插一些小幽默。(老梁说他口才好跟他小时候学过曲艺练过评书有关系,但我觉得更多是天赋,因为在曲艺界口才这么棒的其实也不多)
记忆力也好,上节目基本不看稿,也不用提词器,全记在脑子里,那么些杂学,先不管对错,能记那么多就挺让人佩服的。
老梁既是讲故事达人,也是“新闻评论人”,以“文以载道”“为民发声”为志向,一直为改善社会民生不断建言发声 ,不管他说的东西靠谱或不靠谱,有这份儿心,就足以让人敬他三分。
再说缺点
老梁最大问题在于博而不精,这有点类似高晓松,涉猎的领域太广,而对很多东西并没有很深的研究,大面儿上乍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儿,可是细究起来错误一大堆。
有人说他的最强项是体育类,我觉得不是,体育类他大方向上基本问题不大,事情大概能记住并描述出来,但是一些人名、地名、时间错误也不少,体育里他最强的是乒乓球和中国象棋,自己也爱打乒乓球和下象棋,有过一定钻研,当然他的角色类似于“体育新闻评论员”,出来一个什么体育新闻,他评论一下,并不负责具体解说,所以体育知识不完备也可以理解了。
他的强项应该是“古诗词”和金庸武侠还有四大名著,他从小古诗词就记了很多,还去《中华好诗词》当过评委;金庸武侠小说的回目张嘴就能背出来,某些个段落也能背出来;四大名著的段落,三国人物的故事,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外号,红楼梦诗词,他几乎全能背出来(西游记他稍微差一点,我听他讲的西游记还是西游影视剧里的东西,把影视剧改编的内容当成原著来讲,说明他对西游原著内容可能没有其他三大名著那么了解)。
曲艺类戏曲类的他也知道的不少,小时候学过评书,后来又拜过天津的金文声为师,跟郭德纲、赵本山团队也走得挺近,所以他相声、评书、大鼓、二人转、京剧、地方戏多少都知道一些。
历史类人文类,前面大家都说了,这是他的重灾区,小错误很多,不一而足,什么帝王的故事啊、神话故事啊、民间传说啊、外国秘闻啊,娱乐圈八卦啊,他正史说一点,野史说一点,什么花边新闻、小道消息,坊间传闻全混在一起说,一勺烩,他似乎没有辨别这方面真伪的能力,对真实性的考究并不认真,听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好像对他来说,故事好最重要,真假并不重要,所以网上搜关于老梁节目说错话被网友揪出来的内容有很多。当然了,如果你别太较真儿,权当一个“故事”来听也无妨,人家名字就叫《老梁故事汇》嘛。(如果你真想了解历史人文类的知识,应该去看相关的书籍更靠谱,而不应该通过老梁来长知识)。
还有的主题像是节目组临时安排他说的,比如有人提到的什么动漫之类的,明显看出他不太懂,临时被要求这么说,最后导致节目里基本在胡说,事后被动漫迷批判也算是活该。
再比如如果遇到偏理工科类的主题,也能看出他文科出身的知识局限性,力有不逮,只能靠新闻评论的习惯泛泛的、蜻蜓点水的说一下。
然后他电影评论,其实也很一般,阅片量应该也不算高,喜欢偏现实意义的电影(老梁最喜欢《肖申克的救赎》,也能看出他的口味,他喜欢这种有现实意义的电影),他似乎也不熟悉电影制作流程,对电影技术方面不太了解,又喜欢用新闻评论的习惯来评价电影,用过于现实的视角来看电影,所以他不喜欢偏文艺、偏艺术类的电影(他曾评价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是在装大尾巴狼),个人感觉他的评论要么太浅或太片面,要么就有点过度解读,对于“好电影”这个概念他有点过于死板的理解了。
老梁说他最喜欢把自己定位成“新闻评论人”,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他最爱的还是分析一些跟时事、社会、民生相关的事件和新闻,他是卖评论、卖观点的,所以他更在乎观点、立场,导致他有时候难免会立场先行 (他的立场偏向于批评政府不作为、维护民众权益和福利制度、推进法制进程,按国内左右划分算偏右,按西方左右划分偏左),前一段他因为“雷锋事件”被疑似封杀,有人说他是带着立场来评论雷锋的,这一点确实也说得没错,只不过立场跟主流意识形态不一样罢了。(从言论自由角度来说,反对对老梁的封杀行为!PS:老梁没被封杀,又出来活动了,大家多虑了)
听老梁的东西,希望你别抱着“增长见识”的心态,因为这个“见识”可能是错的;对他的观点你也要多思考,多质疑,而不是一味的全盘接受,你就把他当一个街头巷尾常见的爱吹牛逼的中年人在胡侃就行了(当然老梁口才和知识水平肯定甩出他们几条街);正面一点说呢,你可以从他那儿学学口才、表达能力(我看他节目这么多年,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了不少),也可以学学老梁的志向,更好的为社会进步、改善民生多做贡献。
利益相关:
我收听收看老梁节目十几年,从最早在央广的电台版《体育评书》开始,后来的教育台的电视版《奥运评书》《体育评书》网络版《体育评书》,山西台的《老梁故事汇》,吉林台《天天五味评》,辽宁台的《老梁看电视》《老梁看电影》《老梁观世界》《老梁故事会》,到去年的网络直播《大唐雷音寺》,还有老梁参加的各种综艺节目当嘉宾评委,我大部分都看过
老梁属于这种人,他说你不懂的东西,你觉得他说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鞭辟入里,好牛逼,简直大师。可他要说你懂的东西,很多情况下你就会觉得,我擦,这不在胡扯嘛。
所以,就有这种人,也许就是刚刚在网上哪儿看的稗官野史,消化吸收一下,编排编排,然后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给人的感觉就像不过是从他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知识里轻轻舀上一勺,就真的好像知识宽过海肚囊大过天一样。只是,不能细究,再多问点儿,就啥也不知道了。
当然了,我不否认在某些领域老梁确实是有独到之处,毕竟做新闻那么多年,总有点存货。但是,你要真认为他什么都懂什么都说的对,那只能说明你真的什么都不懂。
有些人刷了几年知乎,民科了几年历史,就把自己当成专家了!说老梁讲的都是下里巴人,搞得好像自己阳春白雪似得。人家老梁小时候熟读增广贤文、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国学功底好的一逼。
老梁的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绝对算的上天才级别。据说老梁做节目,看两遍大纲,闭目想一会,就能滔滔不绝的将半个小时。老梁讲四大名著的时候,里面大段的诗词都能不打艮的背出来,谁能做得到?
老梁的口才就更不用说了,博闻强记如老梁者可能有,但是能长篇大论不打哏的讲出来就太难了,最早在收音机里听老梁的体育评书,还以为他是照着稿念的,后来电视上看到真人,才知道人家根本不看稿。
还有人说老梁没资格上百家讲坛,更是笑话。那个上了百家讲坛的纪连海跟老梁一起参加安徽卫视的水浒点评节目,压根都插不上话,讲水浒也是漏洞百出。完全被老梁压了一头,百家讲坛的水平也就那样!
老梁本人的知识面非常的广,且在个别领域较深。在体育,政治,以及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可以互相串联的很好,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现象看法很清晰。其实他的一些看法未必独到,但是足够清晰明白,这点很难。而且你从他的形象,口音以及节目风格上来看,他针对的受众绝不是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而是对各种社会话题现象感到好奇却又不太明白的普通大众,他起到一个普及知识的作用。
他的一些短板是什么呢,就是他的内容开的太宽,有时候谈一些他并不上心的话题,他就不下功夫,会有失误的地方。或者是他的团队把材料给他,他习惯性的抓提纲来展开说,就会有偏差。所以上面有个答案黑他,就因为他一期评价中美日三国动漫发展类型的话题。
那期我也看了,我敢保证那期的材料是他团队总结的,老梁本人看了材料后自己抓一个大纲就说了。我感觉他本人其实不屑于谈这类东西,所以完全没有本人的积累,他也完全不感兴趣,为做节目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一期是关于恐龙灭绝的话题的,看了那期我也乐了,说的东西确实不咋地。
总而言之,知识储备爆掉这个问题下面的所有答主,但是那身打扮加上口音感觉像土财主,不受知乎上人待见。
而且,个别领域其实不擅长,被上面一个答主揭短。不过,那反倒正常。老梁72年的,你当他能跟你一样天天泡B站沉浸二次元啊,那不有病么。
老梁是老派人。
这种人和村里的年轻时候跑江湖的长者一样,有阅历,有思想,没脾气,可以跟一群小孩讲各种传说故事,也可以跟一群青年讲社会深浅,还可以跟一群中年讲人生体悟。所有人都会佩服他的阅历和处事方法。
他会告诉你历史上一件事真实的来龙去脉,可以告诉你出门在外防骗防贼,离野花远点。对家国事也有自己成熟的见解。他和老派说书艺人很像,有本事,有自己特别的道德观,不会随意屈从别人。
但是,这种人偏偏是缺了思考的,没有科学武装的哲学头脑,是不会因为思考带来辩证的升华,只有现实的经历才会让他明白新的东西。
这种人世界观青年时期便基本成型了。我没有骂他的意思,实际上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包括我们的金政委,如果不是苏联解体,他还在相信西方那套呢。靠自己逻辑思考就能完成思维成长,真正能做到的人这个世界很少很少(专业科学培养不算)。
老梁对很多过去的事、过去成熟的社会运行逻辑是很熟悉的,自然评论就很给力,我看了他对中国足球的评论,感觉就是豁然开朗,解答了我的迷惑。
但是他在知乎对考研的回答来看,他应该完全不了解考研是什么。他的思维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他理解中的上大学是为了谋个工作、求个衣食。自然他看考研的目的自然觉得你考研也是为了工作嘛。(我父亲那辈,初中里面,成绩好的上中专,成绩差的上高中,因为中专几年后就能工作了,大学里面,成绩好的本科结束赶紧去工作,成绩差的读研究生,等过了十几年,当年成绩最好的当工人,成绩差的当领导,前届某常委当年就是因为没地儿工作被留校两年,你上哪儿说理去,被留校说明本身成绩不好呗,结果人家最后是常委。当年强公报考的是安徽师范,结果北大要去了,本科毕业就能留校做团书记,你上哪儿说理去,今天你试试,怎么可能。)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考研的目的已经很多元了,有的学生根本不在乎工作求职这个目的,他是真的为了留在学校。
同时,老梁对学术有误解,我当然承认,国内的新闻学术界普遍不行,但是这也不代表搞新媒体学术研究的人需要做过新媒体,新媒体研究运用的还是传统传播学研究方法,只不过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罢了。
老梁,是老派人。
所以,你看他对人家私事不关心,那怕你是明星,他也不关心,没有喊打喊杀。他对政治也不关心,他不相信开个会订个规划事就能成,他只看结果,所以他对政治是慢半拍的。
他对传统很热心,不厌其烦跟你普及过去的知识,再琐碎的东西也愿意仔细讲给你听。
他对很有兴趣,他其实不在乎真实,只是兴奋于野史的故事性。
他是老派人,自然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特点:反权威。压根不相信任何权威给出的结论。
他只愿意相信自己真实见到的人、真实见到的事。这在思维方法上其实是有缺陷的,但是又怎样呢,老梁是老派人!
自从他把演泰坦尼克号女主角的“凯特温斯莱特”叫成“凯特莱文茨基”的时候,我便知道了――
第一他英语不好,英语好的人是非常擅长记忆英文名并分辨谁是谁的;
第二他既然说错了一个名字而并没有试图改正也没有再说明,这体现他和他的制作团队整体的敬业精神和制作水平的不足;
第三他们水平不足却长期振振有词地说,说明他们对知识缺少严肃的尊重,类似的知识漏洞有多少?
第四他英文不行,却各种指点江山,我严重怀疑他的知识来源;
第五,孔庆东当年骂“部分”香港人是狗――大概三四年前,揭露港独势力嚣张,老梁当时也跟着骂孔庆东。现在港独分子啥表现?反正是证明了孔庆东说的对。老梁作为孔庆东的黑龙江老乡,当年骂孔庆东的时候还来了一句“这种人要是放东北会怎样怎样。”地痞无赖作风尽显且以为得意。现在孔庆东还是北大听课人数最多的教授,老梁已经因为污蔑烈士被全国唾骂。
高下立判。
第六,他也有知乎号,看起来也许生活开始无聊了起来。
没什么意思。
要是听相声我找郭德纲,听评书我找单田芳。
看球我听黄健翔,看电影我自己查资料就行。
研究学问找书找老师。
老梁这种人被淘汰,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