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能够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构建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在城乡实行垃圾分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为让公众意识到目前中国进行垃圾分类的紧迫性以及掌握垃圾分类方法,无痕中国把已开发的“公民十条”生态文明课程中“垃圾分类”内容提取出,以“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的无痕环境教育方式使公众易于理解和实行垃圾分类内容,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2019年7月15-21日,无痕中国联手山东师大生科院,济南大学数院、政法学院志愿者讲师们,面向济南、青岛和济宁市公众连续推出了七天“公民十条行动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
2019年7月16日上午,“公民十条行动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第三站迎来的是济南市汇泉小学的同学及家长们,担任讲师的是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志愿者大米,担任助理工作的是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其他志愿者们,近百名学生、家长、老师和志愿者一起分享了愉快又充实的80分钟。
济南大学的大米老师,首先播放了关于垃圾分类的视频来引入本次课堂主题,各地触目惊心“垃山圾海”画面,以及备受人类废弃物摧残的鸟类、动物和鱼类惨状,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观众。
随后,环境讲师通过参与性极强的拼图游戏,导入了一个互动式游戏,之后正式开始了垃圾分类大赛。同学们进入了紧张又充满知识性的挑战,“这个,‘鸡骨头’,应该是‘厨余垃圾’吧”,“这个,‘炉灰渣’,肯定是‘其他垃圾’”,话音未落,马上有其他同学反驳,“不对!炉灰渣”肯定是‘有害垃圾’!”。随着各组争论的激烈进行,周围的家长也加入了讨论。无痕环境课堂的整个小游戏,引发学生和家长对正确垃圾分类的思考,激发小志愿者学习垃圾分类的热情。
大米老师从拟人的方法,先是介绍了常见的四种垃圾分类方法,大家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垃圾投放”小游戏,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主题讨论。每组就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以及源头控制垃圾的“垃圾减量”,开始积极献计献策。
课堂内容接近尾声,大米老师请汇泉小学的同学们对今天的垃圾分类内容进行了总结分享,并为参加此次活动的最积极踊跃的李逸致、李逸群、党晟涛、杨成浩、杨雨昊五位同学,颁发了无痕中国的社会实践公益证书。其他的同学和家长,在课后关注无痕中国微信号并上传垃圾分类作业,也有机会获得见证孩子们关注环境问题、身体力行参与的无痕环境公益证书。
汇泉小学四年级一班党晟涛同学:“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垃圾分类的课程,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拼图游戏。在拼图过程中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动脑动手,相互配合,完美的完成游戏,并且学会了垃圾的分类知识。”
学生家长代表吴彦对本次环境课堂的举办表示感谢:“我觉得今天的垃圾分类课堂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久,我们济南市也会进行垃圾分类,这堂课提前为孩子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当孩子们在面对垃圾分类的时候,可以比较清楚地做出判断。作为家长,我们也会从现在开始,带领孩子去进行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会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济南大学数院志愿者讲师赵非凡说:“作为活动组织者,我们自身通过课程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有责任去宣传、教育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来保护环境。从项目执行方面来说,从前期的PPT修订到后期的每次活动报道,所有志愿者默契配合,极大地锻炼了团队的合作能力。”
大合影结束,就到了告别的时间。无痕讲师提醒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废弃物带走,把自己的座椅整齐地恢复到原位,真正践行“人过无痕”的环保理念。
“公民十条行动周——垃圾分类课堂”的开展向公众普及了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增强环保观念,践行LNT无痕环境行动,做无痕环境理念的传播者、美丽中国的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