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本薄薄的,仅有167页,售价2.75美元的图鉴在美国出版。以今天的汇率来衡量,2.75美元不过只约合17.6人民币。但对于当时仍处在大萧条阴影之下的美国公众来说,这可并不算一笔小数目。就连出版社本身都不太看好这样一本书的市场前景,跟作者罗杰·彼得森(Roger Tory Peterson 1908-1996)签下了一份略显苛刻的合同:首印2000本,但售出的头1000本并不会支付版税给彼得森。而恐怕彼得森自己也没料到,这本图鉴成了划时代的作品,为后来者树立起了标杆。
在这本关于北美鸟类的工具书当中,所有的鸟都以面朝左的侧面绘画示人,很多相似的种类还会附有指示主要识别特征的箭头。书里的文字描述十分精炼,对于行为、鸣声和分布寥寥几笔就带过,把重点放在了鸟种的野外辨识上面。我们今天的读者看到这样的图版早已是见怪不怪了,但在彼得森之前,还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

彼得森鸟类图鉴图版示例,引自Dunlap 2011
孰料,彼得森的图鉴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很快销售一空。至今,距离首次出版已过去了八十多年,彼得森的北美鸟类图鉴在去年还推出了最新的一版。而他所开创的彼得森图鉴宇宙已经从北美鸟类拓展到了当地哺乳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昆虫、生态学等多个门类,几十本的体量。1934年的初版彼得森北美鸟类图鉴被普遍认为是现代野外图鉴的开端。
前段时间,《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一书终于问世了,据说至今印数已经突破了十万册。在眼下的图书市场,这无疑是个亮眼的成绩了。一时之间,不难听到这样的声音:
摘自《中国环境报》2021年2月3日报道
所以,国产原创手绘鸟类图鉴/手册,当真一直是个空白么?
回顾一下国内手绘鸟类图鉴的历史,或许也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绍恩西的《中国鸟类》1984
按照彼得森当年开创的现代图鉴标准,有关中国的第一本现代鸟类图鉴应当是美国鸟类学家鲁道夫·德·绍恩西(Rudolph Meyer de Schauensee 1901-1984)于1984年在大洋彼岸出版的《中国鸟类》(The Birds of China)。绍恩西担任费城自然科学院的鸟类研究馆员近半个世纪,除了中国之外,他还写过有关南美洲、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著作及图鉴。有意思的是,他本人却并没有到过中国或是哥伦比亚,他的书都是建立在费城自然科学院以及北美各大博物馆丰富的标本馆藏基础之上。另外,绍恩西还通晓意大利语、法语和葡萄牙语,无疑大大有助于他对文献资料的掌握。

绘者 John Henry Dick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鸟类》成了绍恩西的最后一部作品,该书出版仅两周之后他就去世了。全书共收录1195种,其中只有一半的种类附有插图。而且由于图版均系绘者们参照标本所就,其质量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并不算太好。但在马敬能先生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问世之前,绍恩西的书是想到中国观鸟的人们为数甚少的选择之一。

绍恩西先生,引自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