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中国论坛无痕中国环境行动无痕茶坊 → 谈论俳句时,大概有三个话题


  共有302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谈论俳句时,大概有三个话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谈论俳句时,大概有三个话题  发帖心情 Post By:2023/10/21 19:00:28 [只看该作者]

致力于俳句革新的俳人正冈子规(图左)和高滨虚子。(资料图/图)

当我们谈论俳句时,我们要谈论什么呢?大概有三个话题:一、什么是俳句,二、俳句写什么,三、俳句怎么写。

一、什么是俳句?

俳句是日本传统的定型诗,即使从松尾芭蕉算起,它也比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新体诗早二百多年。作为定型诗,俳句有两个最基本的规则,一是十七音,二是季语。若无视这两个规则,不把俳句的定型当回事,等于不把它当诗。季语属于内容,我们把俳句译成中文,季语一般都不会丢掉,例如芭蕉的名作“古池”(“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无论谁来译,都少不了“蛙”,它就是这首俳句的季语。问题多出在十七音上,它是俳句的外型。

俳句只有十七个音节,从节奏上断为五七五,算作三句。一首俳句叫“一句”,从语法来说,确实可能像我们说的一句话,但俳句是诗,读的是节奏,并非按语法或内容读。语言变换,保留外型是一大难事。十七个音节就是十七个假名,假名也叫假字,俳句别称十七字,但若把十七个假名实打实地译成十七个汉字,会招人诟病:哪里来的那么多内容!

各种语言翻译HAIKU(俳句)一般都译成三行,努力无限地接近原型,但似乎只有汉字能够从自然数上译出五七五。“古池”的“や”是所谓切字,把这首俳句切成两截,周作人将其翻译成散文的碎片时煞费苦心,译作“古池呀,——青蛙跳入水里的声音”,不仅把“や”译为感叹的“呀”,而且用“,——”来表现切字的标点作用。虽然他主张俳句不可译,却也曾尝试译成三行。翻译俳句应该有两点觉悟,一点是有义务让读者认识俳句是诗,另一点是有责任把俳句译成读者认可的诗。

俳句从哪里来?它是从连句切下来。连句是一种小团体文娱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联吟,每个人既是作者,又是读者。类似于中国的联句,翻阅一下《红楼梦》的“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可大约了解联句是怎么回事。

一些不干正事的闲人即景联句,凤姐给起头,笑道:“昨晚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这一句“一夜北风紧”放到连句里为首,就称作发句。凤姐又吃了两杯酒,自去了,可见这发句颇具独立性。

渐渐地干脆不需要众人续下去,自立为诗,到了明治时代,被正冈子规领头改造成近代文学的诗型,叫作俳句。

尽管正冈子规贬斥连句,但俳句带有连句后遗症,那就是作者仍然下意识地跟不在场的读者合作,构成想象共同体,由读者加以补充来完成诗意。翻译俳句,译者替无法和原作建构想象共同体的读者做这个补充工作,添加内容也就在所难免。只移译字面,不阐发每每潜藏于字面底下的诗意,译出来的当然不是诗。添加的内容是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为了译成诗的语言重建。

不应该添油加醋,那会不成滋味,但不妨添枝加叶,即使译得枝繁叶茂,也终究是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3/10/21 19:01:32 [只看该作者]


、俳句写什么?

凤姐的那句“一夜北风紧”里,“北风”就是俳句的所谓季语。季语是表现季节的词语,但表现季节的词语不都是季语。季语汇集在《岁时记》里,也就是收进这种季语辞典里的词语才算是季语。《广辞苑》中也给词目标注季语。

例如“麦秋”是夏的季语,小时候学过白居易的《观刈麦》就不难理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夏天撮毛豆喝啤酒是一大快事,“毛豆”却是秋的季语。季语成千上万,若不能记住,那就得随时翻检《岁时记》,如同我们作律诗查阅韵书。

季语有所谓本意,也就是一个词语的寓意。例如樱,《古典文学植物志》里这样解释:“樱从遥远的古代就作为盛开后旋即散落的花被视为虚幻之美。”这就是樱花的本意。日本人一看见樱便联想到这一点,固然能造成文化认同,但也形成教条,僵化思想。很多的季语,例如“夹克”是冬的季语,即便街上流行黑夹克白夹克,也不过是一个日常用语而已。

高滨虚子继正冈子规之后致力于俳句革新,其孙女稻畑汀子主宰最大的俳句结社“杜鹃”二十余年,她说:“季题是自古以来凭日本人传统的季节感选取、打磨出来的季节语言。”这里的季题就是季语,为什么偏要叫季题呢?

原来她主张“俳句就是咏季题的诗”,季语在俳句中充当主题,所以叫“季题”。

俳句就是写季语,写那些收进《岁时记》里的词语。难怪每个词条下都列出不少的例句(作为例子的俳句)。“五月雨”(梅雨)是夏的季语,芭蕉至少写了十五六首。古有五种景物是季语的顶点:花、杜鹃、月、雪、红叶。杜鹃是报夏的鸟,作为夏的季语,芭蕉咏了它三十来首。

有两位来自中国的女俳人,俳号是小草、吴采采,读过几首她们的作品。例如,小草吟道:“満月やクレーンはよき滑り台”。“满月”是秋的季语。试译:一轮明月呀,塔吊伸臂作滑梯,呲溜下凡来。吴采采吟道:“初空に雲一片の鴻ノ峰”。

“初空”是新年的季语。试译:新年新天空,无伤无翳云一片,遥遥鸿之峰。

要解释一下:初空,指元旦早晨的天空。八十四岁的高滨虚子最后一次看见初空,朗吟:“傷一つ翳一つ無き初御空”(大意是元旦之晨的朗朗天空没有一道伤痕,没有一片阴翳)。鸿之峰是山口县百名山之一,标高三百三十八米,能俯瞰山口市街区。

三、俳句写季语,怎么写呢?

作俳句大致有两种手法,一种叫“一物仕立”,又一种叫“取合”。前者咏一个季语,几乎就是把一个季语描写成一幅景象,可说是单挑。例如芜村的名作“春海”就咏海:“春の海終日のたりのたりかな”(沧海涌春波,整日价悠悠澹澹,澹澹悠悠啊)。后者取一个季语,再搭配一个不是季语而且看似与这个季语不搭界的题材,可叫作混搭。例如一茶的名作“瘦蛙”把蛙和人这两种异质的形象放在一块儿对比:“やせ蛙負けるな一茶これにあり”(瘦瘦癞蛤蟆,有我一茶在这里,完全不用怕)。

吴采采用云和峰描绘元旦的天空,是单挑。小草拿滑梯当月下老儿,把高耸的塔吊与一轮明月联系起来,是混搭,使读者不由得想象滚圆的月亮顺着滑梯滑下来。

这就是诗人西胁顺三郎说的:“发现新的关系是诗作的目的,所谓诗意,就是发现新关系的愉悦感情,自古把这种愉悦感情也叫作快感,又叫美,或叫神秘,或叫惊异。总之,诗人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发生这种感情而作诗,读者也必须要感受这种所谓诗意的感情而阅读。”

芭蕉认为俳句归根结底是搭配。有效地搭配两个题材,相映成趣。例如其名作“蛸壶”:“蛸壺やはかなき夢を夏の月。”(夏月自当空,谁请八爪入此瓮,一夜黄粱梦)我们今天读来是一幅夜景,毫无违和感,但蛸壶是劳动工具(夜里把陶罐放入海底,章鱼钻进去,翌晨收上来,好似瓮中捉鳖),为俗,夏月是和歌历来吟咏的季题,为雅,芭蕉把俗和雅搭配在一起,便构成一个反传统的画面,从而产生了俳趣。俳句以打破传统为能事,混搭是最有效的手段。

芭蕉有一首“手鼻かむ音さへ梅の盛哉”(梅花开正盛/手擤鼻涕声如雷/都怪山村冷),梅花幽雅脱俗,蓦地响起乡下人用手擤大鼻涕的声音,简直煞风景,但诗人不以为怪,反而从粗俗中感觉到一种野趣。拉来两种事物混搭,这需要机智,往往便酿出滑稽,好似马塞尔·杜尚给达·芬奇的蒙娜丽萨画上胡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3/10/21 19:01:43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3/10/21 19:02:31 [只看该作者]

近代以后这两种手法常识化,甚而作为结构论分成两派而对立。一部俳句史,特别是近现代的,其实就是由这两种手法构成。高滨虚子派主张单挑,就是写一个季语。季语是主角,易懂,不会给读者造成压力。反高滨派则强调搭配,特别是混搭,“在没有关系的事物中发现关系”(西胁顺三郎语)。巨大与渺小,瞬间与永恒,人工与自然,相反的东西碰撞,用电影蒙太奇理论、艺术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称之为“二物冲撞”。

从截然不同的世界寻找素材,使形象之间的距离到达极限,为它们搭建关系,能造成出人意表的反差或冲击。这种场合,季语未必是主题,可能是配角或背景,即不是季题。

高滨虚子说,混搭的好处是易于避免陈腐、平凡,但他们更批评“二物冲撞”,只顾使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冲撞,几乎不考虑统合,而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读者,让读者去把两个不相关的形象融合成一个整体。

在这里我们又看见俳句的未完成性。从中国诗文的起承转合来说,俳句没有“合”,这就是它的未完成性。例如芭蕉的“古池呀,——青蛙跳入水里的声音”,看似完结了,但读者还等着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底下没有了。这就需要读者来帮忙完成,更给了专家用武之地,解释得云山雾罩。从翻译来说,读者就指望译者帮忙了。

李长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