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中国论坛无痕中国环境行动无痕茶坊 → 老北京“三馆”:饭馆,茶馆,酒馆


  共有1943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老北京“三馆”:饭馆,茶馆,酒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老北京“三馆”:饭馆,茶馆,酒馆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7 18:09:35 [只看该作者]

饭馆


昔日到北京饭馆吃饭,一进门便受到欢迎。跑堂儿首先打招呼:“往里请您哪!几位?里面有雅座”。然后边擦桌子边问:“您吃点什么?这儿有溜肉片、炒肉片、干炸丸子、拔丝山药… … ”报一大堆菜名、汤名和主食,再放盘子、筷子、勺,沏茶倒水。这功夫您考虑好吃什么了,一说,跑堂儿喊声:“好嘞!”接着把您叫的菜名和要求,在大堂上高声喊向后边的厨房大师傅。


接着先把酒菜送上,往往还送上一小盘炒豆芽或麻豆腐、凉菜等,这菜不要钱,是饭馆的“敬菜”,送上的小菜特有风味,令人赞不绝口,永记心头,

老北京“三馆”

如果您叫的菜中有鱼,伙计就会从盆中捞出一条来让您过目,看大小是否合适、新鲜。选好后,当着您的面将鱼往地上一摔,摔个半死拿厨房去做,这表明绝不更换次品。如果在烤鸭店吃烤鸭(那时叫烧鸭子),跑堂的就会提着几只洗净的白鸭子让您挑选,还递您一根铁钎子,让您扎鸭子的胸脯,看看鸭肉厚不厚。选好后再去烧烤。在吃饭中,如果您需要什么只要用筷子击碗、盘,跑堂儿的便应声而来。

当时有首竹枝词,就说这一风俗的:“北人风味笑加餐,酒馆衔杯兴未酣。为拣佳肴呼掌座,频将双簧击空盘。”


饭后,跄堂儿的马上送来漱口水,端上牙签,供顾客剔牙。也有一首竹枝词专写此事“取材堤畔削纤纤,一束将来市肆筵,好待酒阑宾未散,和盘托与众人抬。”之后,再送来热毛巾把儿,让客人擦脸。

老北京“三馆”

跑堂儿的热情接待,无非是为招揽主顾,多得点儿小费。那时都是饭后算账,跑堂儿的把饭钱交到柜上,找回的零头儿,顾客赏给跑堂儿的做小费。除了当面道谢外,跑堂儿的在顾客出门时可嗓子喊:“多礼三毛多!”说明小费数目,表示公开,对顾客也是礼貌。

随着跑堂儿的喊完,饭馆全体人员喊堂:“谢谢啦!走好!”当年的一般饭馆在柜台旁都有一大竹筒子,凡收到的小费都装在里面,下班后平均分给全体伙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7 18:10:31 [只看该作者]

茶馆


过去北京有句谚语;早茶晚酒饭后烟。清早起来见面寒暄即:“您喝茶啦!”那时茶馆很多,街头巷尾皆有,按茶馆性质和经营范围有以下几种:

老北京“三馆”

一是清茶馆。专卖茶不买其他食品。开始清茶馆最多.后因营业范围太小,茶客不多,于是有些茶馆扩大营业范围,便出现了茶饭馆,如老舍先生笔下的老裕泰茶馆,既卖茶,也卖烂肉面,就属茶饭馆一类;还有一种是书茶馆,请演员在茶馆里说评书,去喝茶的人,主要是为了听书,茶是附属的,所得收人,评书演员和茶馆掌柜按四六或三七开;此外的落子馆和戏园子卖茶一样,就不算主业了。 一些“有闲”的人,养成了必须喝茶的习惯,每天花上点钱在茶馆里消磨时光。


那里的茶客大都闲聊神侃,汇集马路新闻和小道消息;他们去的都是“清茶馆”,因为在这儿坐得长久,这些人称之为“泡茶馆”,一呆就是半天儿。


喜欢听书的人就去书茶馆,消愁解闷儿,因为评书的吸引力强,有“扣子”,所以有固定的人群,说书的上场,人们就落座了,抽烟喝水,等着开书。 


清茶馆和书茶馆大都在繁华的街巷里,当年宣武门外大街、崇文门、晓市、天桥一带最多,其他地儿也有,但不多。


北京四郊也有茶馆,设备简单,茶叶质次,当时称为野茶馆。

老北京“三馆”

很多当时的活动,如谈买卖、接洽、磋商、买卖房屋、借贷金钱等,都在茶馆进行。一些行业的人,聚于一个固定的茶馆,都是清茶馆,叫做“攒儿”,各处都有,是等待招雇的固定场所,各行业的手艺人在这茶馆里等活儿干,招工的人都到这里来,谈工程、讲价钱等。


茶馆是街谈巷议的交换之所,不仅是新闻也是各种商业活动的交易所,茶馆是一面社会的镜子。老舍先生的话剧《 茶馆》 ,就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7 18:11:14 [只看该作者]

酒馆


酒馆是专门卖酒和酒菜的地方,也叫酒铺,而最多的是称为大酒缸的小酒铺,大街小巷,东西南北城都有这样的酒肆。

老北京“三馆”

“大酒缸”以大酒缸为桌,在酒缸上盖上朱红色的木盖,有的用石板盖,酒座都在缸盖上摆酒菜。因大酒缸高,所以酒馆都把大酒缸埋在地下一截,这样用起来高矮适中。大酒缸都是一两间门面,它和饭馆不同,是以喝酒为主的所在。酒座大都是附近住的居民,四两白酒喝半天,掌柜的也不给脸色看,伙计特别和气、喜相。所售酒类以白酒为主,即白干烧酒,因酒劲冲,俗称烧刀子。还带有少量的绍兴、山东、山西黄酒,规模较大的酒馆还有大曲、江米酒等。


在北京最受欢迎的就是“烧刀子”,早年在大栅栏门口有一家同丰号酒馆,那儿的白干烧酒最有名,方圆十几里都上那儿去打酒。


“大酒缸”准备的酒菜都很经济实惠,分“常菜”如花生豆、豆腐干、老腌鸡子、海哲皮、开花豆等;“时菜”即应时的菜,如香椿豆、醉蟹、鱼冻、芥末墩、菠菜粉等。


有的山西酒馆还备有经济小吃,如拨鱼儿、削面、水饺等,酒馆的常客有的天天来,有的隔三差五来一次,彼此熟悉,你给我敬酒,我给你添菜,山南海北一聊,真是其乐融融。特别是冬天的夜晚,人们累了一天,来到“大酒缸”, 一掀沉重的蓝门帘,酒香扑鼻,热气扑面.让伙计打酒端菜,两口“烧刀子”入腹,一天的劳累和烦恼就飞到九霄云外了。

老北京“三馆”

一般大酒缸门外边,都有摆摊卖菜的,如卖驴肉、羊头肉、爆肚等,都是为酒座和行路人准备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7 18:12:00 [只看该作者]

除了普遍的大酒缸外,还有黄酒馆、露酒庄、茶酒馆等。


黄酒馆比大酒缸的设备讲究,都是八仙桌和座椅,售碗酒。酒座不像大酒缸的酒座杂,什么人都有,黄酒馆的座上客都是中上等市民,穿戴整齐,南方人较多,四两花雕喝半天,说话都慢言慢语,小声小气,不像大酒缸打架吵嘴似的喊叫。


黄酒馆以西城柳泉居最有名,阜成门的虾米居次之,但这里的肉铺出名,酒馆后边临护城河,从窗外可见西山晚霞,远景如画,酒客云集,颇享盛名。


露酒庄卖的是混合酒,是用各种果品和药材酿成。北京著名的露酒有六郎庄的莲花白,其味如莲花般清香;消酒用中药所作,可助消化、散气,其酒是德外北义兴制造;茵陈酒、红白玫瑰、状元红等,都在露酒庄和中药店出售。露酒庄专卖露酒,不设酒座。

老北京“三馆”

茶酒馆一般不大,既售茶水又卖酒,来这里的都是生意人或闲聊天的。这里只卖茶和酒两种,不准备酒菜,菜在外边摊上买。北京茶酒馆不多,远不如大酒缸那么普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8 10:40:46 [只看该作者]


韩毓海

韩毓海作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五百年来谁著史》

【山东人的厚道四海名扬,至今不绝于耳。1996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韩毓海曾撰文回忆故乡山东风土人情,感慨今日所余者,不过是保留住一点关怀和怀恋,即留得青山在而已。今小编找出旧文,扫录成文字,旧文重读,以飨读者。】

北京这地方,是以胡同见特色的。这“胡同”据说是蒙古话,水井的意思。北京胡同的名字并不尽是可喜,比如“劈柴胡同”、“缸瓦市胡同”之类,听上去贫民窟似的。后来就改了,“劈柴”改为“辟才”,三保太监郑和住过的“三保胡同”改为“三不老胡同”,这一改往往是邯郸学步,非旦去雅训尤远,乃至连原有的通俗的可爱也一并失去。

济南则有街,济南的街名又很好,最好的我以为是闵子骞街。这闵子骞是孔子门徒中德性最好的一位,他的好是对父母兄弟的好,《论语》里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问其父母昆弟之言”。街坊邻里都说好,说明这好是真好,不是装出来的,因为群众的跟睛是雪亮的。

这闵子骞街在西门一带,那里的环城公园据说是谈恋爱的好去处,由此推测是可以看到许多人间佳丽的。自巩俐出山以来,济南姑娘的漂亮算是得了满天下的认可,但我以为济南姑娘的美是贤淑的美,甚至有些乡下的美,所以美得比较内在而长久,而这就仅仅是得益于泉水,而且是得益于风俗了。

人说洋人的国家是放大了的商号,中国的社会是推广了的家庭,这样的社会,大约仅在山东还保留了些形状吧。

街名如此雅训,可见山东人脑袋里的孔孟之道是自打小潜移默化,一点点种下的,以后就难免“零存整取”,从潜意识里冒出来。且居外愈久受外面的文明风俗压抑越长,便愈像是鲁国派出来的。例如有枣庄老头名叫乔羽者,做《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一厥,中有:“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云云,在北京被视为“主旋律”,其实,那简直就是从《论语》“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一节里抄出来的,内容大大地不合都市节拍,是城市主流的反叛也不说不定。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文明对一方人的浸润虽说是天长地久,潜移默化,却在一瞬间也会爆发出来。山东男人总起来说很老实厚道,但惹急了眼也好战,老实人急了眼就认死理,非斗到你死我活不可,可以说好男人都有守死善道之风。今有作家名张承志者,即生于济南的街道,近来文坛北京胡同里的批评家和江南里弄里的才子加起来还搞不过一个张承志,这也说明胡同和里弄的,难免有些底气不厚。所以山东人的现代感很丰实且痛苦,山东人很韧性,或者说很“粘糊”。

十几年前,有个山东电影洗印厂工人叫朱文奇的,在大明湖救起一落水女孩,自沉水中,死时不过二十几岁,这本来正式和女朋友谈恋爱的年龄。而从听到呼救入水救人到自沉,前后不过才十几分钟的事。

朱文奇这人心软,别看粗粗大大一条硬汉,山东人心里边其实很温柔。

看到有人落水,救还是不救,孟子的看法是,想也不要想,立刻去救。而孔子的看法却要复杂些,他以为仁者也不可贸然牺牲,留得青山在,也是很重要的。“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最大的考验并不是一锤定音的赴汤蹈火,况且不是每个人都有杀身成仁的机会,重要的却是日复一日地在世俗人生中与自身和周围的庸俗相对抗,并以仁相约束。

我一向以为孔子的看法是很怆然的。记得以前看报,说济南的出租车如何宰人,我当时难免心里一沉,因这许是真的,我回家也是被反复宰过的。“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对远游的我而言,故乡也许终于要变得陌生吧?世界是这样的世界,孔夫子对我们的教诲却是去改造它,即“我欲仁,斯仁至矣”;今天看来,这一点怕是很难做到。所余者,不过是保留住我们的一点关怀和怀恋,即留得青山在而已。这大约也是我至今总不能忘记那个叫朱文奇的青年工人的原因。

我想那个被他救起的女孩,如今许是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她走在济南的大道上,天上无风也无雨,心中装着许多快乐的事。

我祝福她有和巩俐一样美好的容颜。

一如祝福我家乡的青山,祝福家乡的大道。

1996年4月28日于日本福冈旅中

本文发表于《齐鲁晚报》,亦收于韩毓海著《摩登者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08月第1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8 10:42:49 [只看该作者]

朱文奇(1957—1981)济南市人。革命烈士、青年英雄。

1971—1975年,在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上学,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975年11月高中毕业后,到曲阜陈庄公社裴庄插队劳动,任知青组长、共青团支部副书记。先后被评为生产标兵、积极分子。197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季,所在大队的大屋窖起火,朱文奇奋不顾身冲入大火, 奋力扑救,保护了集体财产。1978年6月入山东电影洗印厂当工人, 后任机修班班长。因工作出色,连续3年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

1981年1月21日下午, 在济南大明湖溜冰返回时,忽见一儿童落入离北岸20多米远的冰窟里。他毫不犹豫地脱下棉衣冲向冰面,没跑几步,也落入冰窟。他抡起双拳猛砸身边的冰块,边破冰边往前游。手上、胳膊上被锋利的冰块划出道道血口,他全然不顾,奋力破冰六七米,将落水儿童托出水面。在同伴的帮助下,落水儿童获救了,他却因精疲力竭,沉入湖中,光荣献身。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中共山东省省级机关委员会授予他“青年英雄”称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8 10:44:37 [只看该作者]

1975年初冬,18岁的朱文奇与十几名青年伙伴一起,从省城济南来到曲阜县陈庄公社(现王庄乡)裴庄大队安家落户,在新的熔炉中锻炼自己。下乡期间,3次被评为先进知识青年、生产标兵。领导的表扬、奖励,使他受到鼓舞,但不满足。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庄严地向党组织保证:“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他立下誓言:“决心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努力按周总理题词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去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火红的青春续写英雄们没有写完的日记。”他表示:“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 [1] 
下乡之初,朱文奇凭着一股子热乎劲,不管干什么农活,都像一只小老虎。没过两天,两手都磨起了血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浑身酸痛,但是,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着困难上。
冬天的黎明,寒星眨着眼睛,朱文奇第一个从暖和的被窝里起来,叫醒同伴们上工。水利工地上,他经常忍着十二指肠溃疡的阵阵疼痛,推起六七百斤重的小车爬坡上岭。在打麦场上,他抢着站到打麦机旁,不顾烈日晒、尘土扬、麦芒扎,精神抖擞地从清晨干到夜晚,又从夜晚干到清晨…… [1] 
有一次,在修建跃进渠的工程中,队里听说邻村在爆破土方时出现了伤亡事故,有些人对承担点炮任务有点发怵。队长正为难时,朱文奇挺身而出,沉着地说:“让我试试吧。”他胆大心细,勇闯险关,出色地完成了爆破任务。
1977年初冬的一个夜晚,朱文奇和伙伴们正在屋里休息,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救火”呼喊声。他们立即向失火的地方——二队地窖跑去。只见麦秸搭的窖顶正在“劈劈啪啪”地燃烧着,火舌伴着浓烟,一阵一阵地向外冒。地窖里储存着队里的3000多斤地瓜种;紧靠地窖旁就是代销店,如果火势蔓延开去,将会给国家和集体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朱文奇觉得这比火烧在自己身上还难受。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齐向窖顶奋力泼水,终于把窖顶的火扑灭了。这时,浓烟仍继续从窖门大股大股地冒出来,地窖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朱文奇和战友王跃奋不顾身地往地窖里冲,跑到窖门口,文奇抢前一步,把王跃推到一边说:“这里有一个人就行了!”说着就纵身钻进滚滚的浓烟中。这时地窖里的火已经把支撑窖顶的柱子烧着了,浓烟呛得他喘不过气,睁不开眼,脑袋阵阵眩晕,好像要炸开一样。但他仍然坚持着,接过战友们从窖外送来的一桶桶水,向浓烟泼去,直到王跃硬把他拖出来,代替他继续灭烟为止。可是,当他出来稍微喘了口气,便又冲下去把王跃推出来…… [1] 
在朱文奇成长的道路上,生活不止一次地把公与私、安与危的抉择推到了他的面前,而每一次他都以共产党员的气魄、胸怀和意志,作出了令人钦佩的案卷。 [1] 
1977年2月7日,朱文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方向更明,标准更高,时刻思考着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他时刻牢记姐姐来信的告诫:“组织上入党不是目的,千万别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离大目标还远着呢,要奋斗一辈子啊!”“为共产主义奋斗一辈子”,是朱文奇的座右铭。 [1] 
1977年11月,朱文奇所在的知青组分到了3个招工名额。消息传开,知青点沸腾起来。特别是一些年纪稍大的同学,更希望尽快回城参加工业建设。他们纷纷找带队干部和大队领导,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时,朱文奇也在考虑:姐姐下乡在黄河农场,妹妹年纪还小,父亲经常出差,母亲身体多病,家中多么需要有人照顾啊。但正在这时,带队干部找他谈话了:“文奇,你是知青组长,大队团支部副书记,你一走,知青组的工作势必受到影响。从大局考虑你是否放弃这次招工?”他想到自已是共产党员,便爽快地回答:“行,我服从组织安排。” [1] 
朱文奇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决心向先进人物学习,甘当共产主义大厦的一木一石,做雷锋式的战士,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党需要我做的‘零碎事’,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 [1] 
1978年,朱文奇结束了3年的农村生活,分配到山东电影洗印厂当工人。他以主人翁的态度,忘我地工作,勤奋地学习,很快担任了机修班长。这个班人手少,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为了维修、安装好全厂的设备,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厂领导考虑到机修班的实际情况,曾决定把安装空气过滤器的活儿包给安装公司。为了节约资金,朱文奇硬是把任务争回来,带领全班同志日夜连续奋战,提前完成了任务。厂里决定安装运送化学药品的电梯,只有半年多徒工工龄的文奇,和同志们一起,查阅资料,请教内行,设计方案,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使电梯按照人们的指挥上下运行。 [1] 
朱文奇就是这样为四化建设流大汗,出大力,用全部心血创造着第一等的工作。但每次评奖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悄悄划去,执意拿最末一等的奖金。为革命付出得多,为自已领取得少,这在某些“向钱看”的人们看来是多么“傻”啊,但在朱文奇这个充满朝气的共产党员身上,表现得却是这样平实、自然。 [1] 
恩格斯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朱文奇就是这样一个立志有所作为的人。他鄙薄那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口头革命派,也反对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的庸人哲学。为了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显身手,做出贡献,他脚踏实地地刻苦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分夺秒地学文化、学技术,并且自修两门外语。他在日记中写道:“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的雄心大志,……为革命刻苦钻业务,努力攀登技术高峰。”他说到做到,几年中他多次参加全厂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 
1980年底,朱文奇领了年终奖后,照例一分不留地交给母亲。母亲望着朴实、勤奋的孩子,心疼地说:“你也大了,这钱你就拿去做身像样的衣服吧!”文奇笑着对母亲说:“衣服我不用买,这钱你给我保存着,等考上业余大学交学费用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8 10:44:51 [只看该作者]

1981年1月21日,北风阵阵,寒气袭人。冰封雪冻的大明湖畔,游人虽比往常稀少,但湖面冰层上却吸引了一些矫健多姿的滑冰爱好者。下午1点多,朱文奇和同厂的刘跃辉、王跃等一起来到大明湖。他们把宽阔、平整的冰面,做为施展滑冰技巧的用武之地。突然,湖南边传来一阵呼救声。他们不约而同地一齐向呼救的地方奔去。他们边跑边看到,一位先到的同志脱掉棉衣,“扑通”一声跳进冰水中,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儿童,拨开浮水,奋力向南岸游去。等他们赶到,孩子已经得救了。湖面很快恢复了平静,可是刚刚发生的这一幕涉冰水救儿童的动人情景,却在朱文奇、王跃、刘跃辉3人心中掀起了波澜。王跃见湖面上还有几个小孩在奔跑,便说:“要是再碰到孩子落水,咱们下去救。”朱文奇毫不犹豫地说:“有人落水我先下。” [1] 
下午4点多,风更紧了,天更冷了,滑冰场上的人越来越少。朱文奇与伙伴们正准备返回。这时,“救命啊!救命啊!”呼喊声随着凛冽的寒风在湖面上传开。朱文奇听到呼救,与伙伴们不顾冰面滑险,像离弦的箭,一齐向孩子呼救的方向飞奔。掉进冰窟的孩子在奋力挣扎,生命处在万分危急之中。朱文奇心急如火,麻利地脱掉棉衣和皮鞋,一边对孩子高呼:“撑住,我来救你!撑住,我来救你!”一边竭尽全力向孩子扑去。可是薄冰无情,在他离孩子还有六七米远时,“扑通”一声,自己也陷进了冰窟。冰窟与冰窟之间坚冰相隔,可望而不可及。这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救上来。他迎着锋利的冰碴,用双臂和胸膛向坚冰猛压。冰水冻麻了他的全身,冰碴刺破了他的双臂和前胸,鲜红的热血与寒冷的冰水混在一起。可他全然不顾,仍在奋全身之力破冰前进。他知道用双臂和前胸每压一下冰块,就可以前进一步;每前进一步,落水儿童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就这样,压一次,前进一步,再压一次,再前进一步,1米、2米、3米……当他终于冲开坚冰,在水深4米的地方伸手抓住正在下沉的孩子时,共青团员刘跃辉、王跃也破冰踩水,一起赶到他的身边。朱文奇把孩子递到刘跃辉手中,不顾双腿麻木,胳膊僵直,又同王跃一起,奋力破冰开路,以便让刘跃辉带着孩子顺利登岸。这时,朱文奇已感到精疲力尽,全身几乎失去了知觉,再也无力破冰开路了。可就在生命垂危的严重关头,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所救的这个素不相识的儿童。他拼出最后的一点气力,恳切地嘱托同伴:“我不行了……快救孩子!” [1] 
刘跃辉和王跃一人抱着孩子,一人破冰开路,继续艰难地向岸边前进。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也感到四肢僵直,浑身无力,喘息困难。他们几经沉浮,拼命搏斗,在岸上同志们的协助下,终于把落水儿童救上岸。可是当他们回头去救朱文奇时,朱文奇却不见了!他们睁大满眶泪水的双眼寻找着,呼喊着……他们多么想再次扑进冰水中,救出朱文奇啊!可是他们的四肢冻僵了,双双跌倒在冰层上。他们吃力地呼喊着朱文奇的名字,望着冷酷无情的冰湖,心似刀割,泪如泉涌…… [1] 
当大明湖水产队的青年工人隗振东同其他工人同志一起,经过在冰水中的一场奋力拼搏,找到朱文奇时,这位年仅23岁的共产党员已停止了呼吸…… [1] 
朱文奇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了山东电影洗印厂、烈士的母校和插队的农村,人们热泪盈眶地回忆着和朱文奇一起工作、战斗、学习、劳动的幕幕情景。 [1] 
1981年2月20日上午,山东省和济南市党政领导机关联合举行表彰优秀共产党员、青年英雄朱文奇同志大会。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和济南市委的负责同志及省级机关和济南市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机关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各界群众代表参加了大会。省人民政府授予朱文奇“革命烈士”称号,山东省省级机关党委授予朱文奇烈士“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朱文奇烈士“青年英雄”称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8 10:52:34 [只看该作者]

朱文奇,1957年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当他开始背起书包上学时,祖国大地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那时,雷锋的故事使他入迷,“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使他激动,许许多多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使他钦佩和敬仰。朱文奇天真、纯洁的心田,吹燃了学英雄、做英雄的火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党的优秀儿女赵一曼、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罗盛教的传记。英雄的事迹教育着他,英雄的品质陶冶着他。他决心以英雄为榜样,锻炼自己,经受考验,长大了做雷锋那样的人,加入自己所崇敬的英雄的行列。

中学时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1975年初冬,18岁的朱文奇与十几名青年伙伴一起,从省城济南来到曲阜县陈庄公社(现王庄乡)裴庄大队安家落户,在新的熔炉中锻炼自己。下乡期间,3次被评为先进知识青年、生产标兵。领导的表扬、奖励,使他受到鼓舞,但不满足。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庄严地向党组织保证:“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他立下誓言:“决心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努力按周总理题词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去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火红的青春续写英雄们没有写完的日记。”他表示:“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

下乡之初,朱文奇凭着一股子热乎劲,不管干什么农活,都像一只小老虎。没过两天,两手都磨起了血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浑身酸痛,但是,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着困难上。

冬天的黎明,寒星眨着眼睛,朱文奇第一个从暖和的被窝里起来,叫醒同伴们上工。水利工地上,他经常忍着十二指肠溃疡的阵阵疼痛,推起六七百斤重的小车爬坡上岭。在打麦场上,他抢着站到打麦机旁,不顾烈日晒、尘土扬、麦芒扎,精神抖擞地从清晨干到夜晚,又从夜晚干到清晨……

有一次,在修建跃进渠的工程中,队里听说邻村在爆破土方时出现了伤亡事故,有些人对承担点炮任务有点发怵。队长正为难时,朱文奇挺身而出,沉着地说:“让我试试吧。”他胆大心细,勇闯险关,出色地完成了爆破任务。

1977年初冬的一个夜晚,朱文奇和伙伴们正在屋里休息,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救火”呼喊声。他们立即向失火的地方——二队地窖跑去。只见麦秸搭的窖顶正在“劈劈啪啪”地燃烧着,火舌伴着浓烟,一阵一阵地向外冒。地窖里储存着队里的3000多斤地瓜种;紧靠地窖旁就是代销店,如果火势蔓延开去,将会给国家和集体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朱文奇觉得这比火烧在自己身上还难受。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齐向窖顶奋力泼水,终于把窖顶的火扑灭了。这时,浓烟仍继续从窖门大股大股地冒出来,地窖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朱文奇和战友王跃奋不顾身地往地窖里冲,跑到窖门口,文奇抢前一步,把王跃推到一边说:“这里有一个人就行了!”说着就纵身钻进滚滚的浓烟中。这时地窖里的火已经把支撑窖顶的柱子烧着了,浓烟呛得他喘不过气,睁不开眼,脑袋阵阵眩晕,好像要炸开一样。但他仍然坚持着,接过战友们从窖外送来的一桶桶水,向浓烟泼去,直到王跃硬把他拖出来,代替他继续灭烟为止。可是,当他出来稍微喘了口气,便又冲下去把王跃推出来……

在朱文奇成长的道路上,生活不止一次地把公与私、安与危的抉择推到了他的面前,而每一次他都以共产党员的气魄、胸怀和意志,作出了令人钦佩的案卷。

1977年2月7日,朱文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方向更明,标准更高,时刻思考着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他时刻牢记姐姐来信的告诫:“组织上入党不是目的,千万别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离大目标还远着呢,要奋斗一辈子啊!”“为共产主义奋斗一辈子”,是朱文奇的座右铭。

1977年11月,朱文奇所在的知青组分到了3个招工名额。消息传开,知青点沸腾起来。特别是一些年纪稍大的同学,更希望尽快回城参加工业建设。他们纷纷找带队干部和大队领导,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时,朱文奇也在考虑:姐姐下乡在黄河农场,妹妹年纪还小,父亲经常出差,母亲身体多病,家中多么需要有人照顾啊。但正在这时,带队干部找他谈话了:“文奇,你是知青组长,大队团支部副书记,你一走,知青组的工作势必受到影响。从大局考虑你是否放弃这次招工?”他想到自已是共产党员,便爽快地回答:“行,我服从组织安排。”

朱文奇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决心向先进人物学习,甘当共产主义大厦的一木一石,做雷锋式的战士,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党需要我做的‘零碎事’,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

1978年,朱文奇结束了3年的农村生活,分配到山东电影洗印厂当工人。他以主人翁的态度,忘我地工作,勤奋地学习,很快担任了机修班长。这个班人手少,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为了维修、安装好全厂的设备,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厂领导考虑到机修班的实际情况,曾决定把安装空气过滤器的活儿包给安装公司。为了节约资金,朱文奇硬是把任务争回来,带领全班同志日夜连续奋战,提前完成了任务。厂里决定安装运送化学药品的电梯,只有半年多徒工工龄的文奇,和同志们一起,查阅资料,请教内行,设计方案,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使电梯按照人们的指挥上下运行。

朱文奇就是这样为四化建设流大汗,出大力,用全部心血创造着第一等的工作。但每次评奖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悄悄划去,执意拿最末一等的奖金。为革命付出得多,为自已领取得少,这在某些“向钱看”的人们看来是多么“傻”啊,但在朱文奇这个充满朝气的共产党员身上,表现得却是这样平实、自然。

恩格斯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朱文奇就是这样一个立志有所作为的人。他鄙薄那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口头革命派,也反对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的庸人哲学。为了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显身手,做出贡献,他脚踏实地地刻苦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分夺秒地学文化、学技术,并且自修两门外语。他在日记中写道:“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的雄心大志,……为革命刻苦钻业务,努力攀登技术高峰。”他说到做到,几年中他多次参加全厂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80年底,朱文奇领了年终奖后,照例一分不留地交给母亲。母亲望着朴实、勤奋的孩子,心疼地说:“你也大了,这钱你就拿去做身像样的衣服吧!”文奇笑着对母亲说:“衣服我不用买,这钱你给我保存着,等考上业余大学交学费用吧。”

1981年1月21日,北风阵阵,寒气袭人。冰封雪冻的大明湖畔,游人虽比往常稀少,但湖面冰层上却吸引了一些矫健多姿的滑冰爱好者。下午1点多,朱文奇和同厂的刘跃辉、王跃等一起来到大明湖。他们把宽阔、平整的冰面,做为施展滑冰技巧的用武之地。突然,湖南边传来一阵呼救声。他们不约而同地一齐向呼救的地方奔去。他们边跑边看到,一位先到的同志脱掉棉衣,“扑通”一声跳进冰水中,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儿童,拨开浮水,奋力向南岸游去。等他们赶到,孩子已经得救了。湖面很快恢复了平静,可是刚刚发生的这一幕涉冰水救儿童的动人情景,却在朱文奇、王跃、刘跃辉3人心中掀起了波澜。王跃见湖面上还有几个小孩在奔跑,便说:“要是再碰到孩子落水,咱们下去救。”朱文奇毫不犹豫地说:“有人落水我先下。”

下午4点多,风更紧了,天更冷了,滑冰场上的人越来越少。朱文奇与伙伴们正准备返回。这时,“救命啊!救命啊!”呼喊声随着凛冽的寒风在湖面上传开。朱文奇听到呼救,与伙伴们不顾冰面滑险,像离弦的箭,一齐向孩子呼救的方向飞奔。掉进冰窟的孩子在奋力挣扎,生命处在万分危急之中。朱文奇心急如火,麻利地脱掉棉衣和皮鞋,一边对孩子高呼:“撑住,我来救你!撑住,我来救你!”一边竭尽全力向孩子扑去。可是薄冰无情,在他离孩子还有六七米远时,“扑通”一声,自己也陷进了冰窟。冰窟与冰窟之间坚冰相隔,可望而不可及。这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救上来。他迎着锋利的冰碴,用双臂和胸膛向坚冰猛压。冰水冻麻了他的全身,冰碴刺破了他的双臂和前胸,鲜红的热血与寒冷的冰水混在一起。可他全然不顾,仍在奋全身之力破冰前进。他知道用双臂和前胸每压一下冰块,就可以前进一步;每前进一步,落水儿童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就这样,压一次,前进一步,再压一次,再前进一步,1米、2米、3米……当他终于冲开坚冰,在水深4米的地方伸手抓住正在下沉的孩子时,共青团员刘跃辉、王跃也破冰踩水,一起赶到他的身边。朱文奇把孩子递到刘跃辉手中,不顾双腿麻木,胳膊僵直,又同王跃一起,奋力破冰开路,以便让刘跃辉带着孩子顺利登岸。这时,朱文奇已感到精疲力尽,全身几乎失去了知觉,再也无力破冰开路了。可就在生命垂危的严重关头,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所救的这个素不相识的儿童。他拼出最后的一点气力,恳切地嘱托同伴:“我不行了……快救孩子!”

刘跃辉和王跃一人抱着孩子,一人破冰开路,继续艰难地向岸边前进。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也感到四肢僵直,浑身无力,喘息困难。他们几经沉浮,拼命搏斗,在岸上同志们的协助下,终于把落水儿童救上岸。可是当他们回头去救朱文奇时,朱文奇却不见了!他们睁大满眶泪水的双眼寻找着,呼喊着……他们多么想再次扑进冰水中,救出朱文奇啊!可是他们的四肢冻僵了,双双跌倒在冰层上。他们吃力地呼喊着朱文奇的名字,望着冷酷无情的冰湖,心似刀割,泪如泉涌……

当大明湖水产队的青年工人隗振东同其他工人同志一起,经过在冰水中的一场奋力拼搏,找到朱文奇时,这位年仅23岁的共产党员已停止了呼吸……

朱文奇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了山东电影洗印厂、烈士的母校和插队的农村,人们热泪盈眶地回忆着和朱文奇一起工作、战斗、学习、劳动的幕幕情景。

2月20日上午,山东省和济南市党政领导机关联合举行表彰优秀共产党员、青年英雄朱文奇同志大会。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和济南市委的负责同志及省级机关和济南市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机关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各界群众代表参加了大会。省人民政府授予朱文奇“革命烈士”称号,山东省省级机关党委授予朱文奇烈士“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朱文奇烈士“青年英雄”称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章鱼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无痕金牌志愿者讲师 帖子:2500 积分:1084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21/1/1 17:1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1/9/18 10:53:43 [只看该作者]

王士栋 王士栋(1946—1967) 山东省泰安县季家庄(今属泰安市岱岳区)人。山东省军区一等功臣、 革命烈士。出身于贫农家庭。1966年3月入伍,为省军区独立一师一团二营战士,担任警卫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任务。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刻苦钻研军事技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制服正在田间耕作的惊骡,救下了正在田间耙地的一位农民,还曾把病倒在路旁的一名少女送到医院救治。
1967年5月31日晚8时,狂风大作,突降暴雨,堆在洛口大桥桥头的原木被大风吹落在道轨上。守桥部队紧急出动,进行清理。为了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不顾个人安危,王士栋奋力将最后一根原木掀出道轨,一列客车疾驰而过,列车、大桥及旅客的生命保住了,车轮却卷走了他的身躯,光荣牺牲。
为表彰王士栋的英雄事迹,中共山东省军区党委于同年7月6日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和济南军区分别作出决定,号召全省人民和全区部队开展学习王士栋的活动。《大众日报》为其发表社论。济南市政府在其牺牲地,为王士栋革命烈士塑像以示纪念。

 回到顶部
总数 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