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对鬍子有研究。
鲁迅先生的鬍子也值得讲究。
鲁迅和其弟周作人都是日本留学生,明显受东洋文化的影响,鲁迅开始蓄鬚蓄成八撇鬍,其弟周作人的鬍子更是,都明显受日本鬍影响,这勿庸讳言。鲁迅热爱日本文学,不憎恨日本人,且有数位极要好的日本朋友。鲁迅兄弟俩曾经和一群日本文人留影,分不出谁是日本人谁是中国人,冷眼看之,鲁迅兄弟更像日本人,尤其是哥俩的“日本八撇鬍”。鲁迅留日鬍子极有可能受到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影响,学习夏目漱石,当然包括夏目漱石引以为自豪的鬍子。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到老家绍兴时,他那上翘的八撇鬍让撑船的船夫认成是日本人。无论鲁迅怎么解释船夫都不相信,只说“先生您的中国话说得真好”。
民国初年,中国老百姓对日本人的判断标准有两条,之一是个矮;之二是仁丹鬍。这两条鲁迅都中了,所以船夫一口咬定他是日本人。那时候日本商品在中国城乡闹腾得最厉害的就是仁丹,彷彿日本国再无其他商品出口,仁丹上印着一位日本男人,长着浓重的八撇鬍,中国老百姓呼之为日本仁丹鬍。日本人当年留这种“日本仁丹鬍”非常普遍,可谓朝里朝外,军民官商,似乎日本成年男人的标誌就是仁丹鬍,连日本明治天皇也留着两边上翘的“日本仁丹鬍”。中国人指的日本仁丹鬍还包括另一种日本人爱蓄的鬍子,中国人叫日本卫生鬍,就是在鼻子的正下方留有一小块鬍子,其馀的地方剃得乌青净光。日本人的卫生鬍是有讲究的,不是谁想留就留,那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原来日本人留卫生鬍是一种剑道的标誌,日本剑道上段才能留此鬍鬚,三段以上那鬍鬚才能大小像中国的半块豆腐乾。你留有“日本卫生鬍”其他有剑道的剑客就可以向你挑战。中国人的解释是,日本人留“卫生鬍”是因为怕鼻涕流进嘴里,为讲卫生才那样蓄鬚。
鲁迅不具备日本武士的剑道,故他虽然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也只能留“仁丹鬍”。周作人亦然,虽然娶了日本媳妇,也不能留“卫生鬍”只能蓄“仁丹鬍”。但鬍子也的确给鲁迅引来了些麻烦,有人就以此攻击鲁迅,学日本人的样子,身体既矮小,鬍子又这样。让鲁迅欲辩无词。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但他也没辄,最终把自己的鬍子上翘的两端剪掉,以示告别“仁丹鬍”,成为后来鲁迅最有代表性的一字鬍。
康有为的鬍子也极有代表性,他的鬍子是鲇鱼鬚的典范,两小绺细细的鬍鬚从嘴唇两侧勾下来。
康有为规矩大,非见名人不捋鬚,你够不够格,就看康有为捋不捋他那两撇鲇鱼鬚。有人言: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康有为须再加一句:鬍鬚还是自家的好。据云康有为的鲇鱼鬚有特异功能,在其拜见皇帝或圣人时,其鲇鱼鬚会瑟瑟发颤,微微上扬。光绪皇帝就曾为此惊讶。当年吴佩孚过五十大寿时,曾请康有为到洛阳。见到吴佩孚时,康有为的鲇鱼鬚竟然瑟瑟扬扬起来,众皆大惊,康有为、吴佩孚亦大惊,亦大喜。康有为极度兴奋,提笔一挥留下了千古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一半;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是夜,吴佩孚大醉,康有为亦大醉。
李大钊的鬍子也极有风格,在北大上课时,很多人尤其是女学生,除为听课,还为一饱眼福,看李大钊的鬍鬚,据说那是典型的欧洲“土耳其鬍鬚”,能和李大钊的鬍子神形兼似的是民国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
孙中山先生年轻时也受洋派的影响,留的鬍鬚是两边上翘的“八撇鬍”,后到晚年,鬍梢不再上翘,成典型的一字鬍。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时就模仿孙中山蓄鬚,以后蒋介石一生未变,晚年到台湾,鬚髮皆白,仍然是雪白一字鬍,别有风采,别有尊严。从袁世凯开始,民国时期的大总统、大将军、北洋将领的鬍子似乎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八撇鬍”,也可称“仁丹鬍”。其中最有风格,最抢眼神的应该是曹锟。
曹锟名声不太好,史上称“贿选总统”,我认为“贿选总统”总比“刺刀总统”、“手枪总统”要文明。
曹锟是北洋大将,其鬍子自其当团长就开始蓄养。典型标准的“八撇鬍”,鬍子的左右两边上翘,当上总统以后,春风得意,虽然已经六十一岁了,但其鬍鬚一度曾翻成龙鬚状。曹锟的血壮,其鬍鬚浓密黝黑,趴在曹锟的脸上,的确是一道风景线。后来曹锟被冯玉祥赶下台,跑到天津闲居,短短几年竟然鬍鬚皆白,“八撇鬍”也变成两梢下垂的“鲇鱼鬚”,一副老态龙钟的神态,方知鬍鬚也要精神养着。
最有意思的是辫帅张勋。復辟失败后,张勋急避荷兰公使馆,但外面通缉愈紧,军队直指荷兰使馆。有人建议请辨帅去辨,乘机逃走,去天津租界再作打算,没想到辫帅一跺脚,一甩辫,斩钉截铁,宁可掉头,绝不剪辫!无奈又有人建议,赶快剃去“八撇鬍”,三十六计走为上。辫帅的鬍子也是出名的,生死关头,张勋考虑后作出抉择,剃鬚保命!后经千难万险逃到天津,但张勋从此不再照镜子,直到家人告诉他鬍鬚如旧矣,才让人拿过镜子仔细照,仔细看,看着看着辫帅一声长嘆竟然掉下泪来,有谁知道辫帅为何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