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位皇帝(算关外称汗的努尔哈赤)共十三个年号,其中两个年号的清太宗皇太极,两个年号分别是天聪、崇德,皇太极改元是因为改国号大金为大清,个人史学家也把咸丰之后,同治之前未及改元的祺祥算为一个年号。由于明清两朝的皇帝几乎都是一帝一年号,明朝帝王的称谓一般都用年号。比如清朝的皇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用这三种方式称谓。再说说比较特殊的几种称谓。最先要说的就是秦始皇这个称谓,秦始皇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没有谥号和庙号,因为谥号和庙号是臣议君、子议父。秦始皇非常反感被后世评论,因此不允许后代给他谥号和上庙号。而年号是在汉武帝的时候才出现的。因为秦始皇的称谓只能根据当时秦一统天下时确定的始皇帝,把称谓确立为秦始皇。按照这个顺序,他的继承人胡亥被称为秦二世。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称呼,比如唐玄宗李隆基,他的庙号比较特殊是中国古代皇帝中绝无仅有的玄宗。他除了玄宗之外另一个称谓是唐明皇。不过,这个称谓是出现在清朝的。为了避讳清朝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唐玄宗就不能继续叫下去了,不用能庙号称呼这位唐朝颇具争议的帝王了。因为李隆基的谥号中最突出的是明字,所以改称为唐明皇。李隆基也没想到去世900年以后,自己又换了一个称谓。
另一个特例是辽天祚帝,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称谓。天祚并不是年号,也不是谥号,更不可能是庙号,而是尊号。尊号很多皇帝,多和谥号差不多比较长。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是辽朝的末代皇帝,本身没有庙号和谥号,年号也止一个。对于他前面三种称谓方式都不合适,只能选择他的尊号“天祚皇帝”,称其为辽天祚帝。
由于多方面原因,称呼历代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皇帝称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