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2020年7月19日上午,无痕中国讲师大麦应邀在杭州西湖区开展公民十条工作坊垃圾分类课堂。来自当地的社会组织骨干及无痕志愿者近五十人,在灵隐街道学习了无痕环境教育设计理念指导下的体验式课程。
根据疫情政策,活动开始前,参加者先进行例行体温测试。
实行垃圾分类,能够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构建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
为让公众意识到目前中国进行垃圾分类的紧迫性以及掌握垃圾分类方法,无痕中国把已开发的“公民十条”生态文明课程中“垃圾分类”部分,以“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的无痕环境教育方式使公众易于理解和实行垃圾分类内容,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课堂开始,播放了关于垃圾分类的视频引入活动主题。各地触目惊心“垃山圾海”画面,以及备受人类废弃物摧残的生物惨状,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参与者。
随后,大麦老师通过参与性极强的拼图游戏,导入了一个互动式环节,之后正式开始了垃圾分类大赛。
进入了紧张又充满知识性的挑战,“这个‘废旧电脑’肯定是‘其他垃圾’吧”,话音未落,马上有其他社会组织的伙伴反驳,“不对!‘废旧电脑’应该是‘可回收垃圾’!”。随着各组争论的激烈进行,大家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更加明晰。无痕环境课堂的拼图小游戏,引发了参与者对正确垃圾分类的思考,激发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的热情。
大麦老师用拟人的方法,先是介绍了常见的四种垃圾分类方法,大家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垃圾投放”小游戏,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主题讨论。
每组就生活中不同场景下的“垃圾分类”,以及源头控制垃圾的“垃圾减量”方法,开始积极献计献策。
灵隐街道工作人员邓女士&无痕杭州小河老师
河:我是无痕公益的小河老师,今天对我们的无痕公益课堂有什么感想?
邓:以前居民往往觉得垃圾分类很繁琐,很麻烦,通过今天的垃圾分类课堂,让居民们都觉得垃圾分类其实并不难,而且还挺有趣的,这是今天收获最大的一点、
河:现在灵隐街道的垃圾分类现状怎么样?
邓:现在垃圾分类做得还是挺有改善的,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大家都慢慢能理解能接受。而且我们上午和下午都有街道党员与志愿者进行值班,指导大家正确分类,收效也挺明显的。
河:现在遇到垃圾分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邓:本地长住居民都还比较自觉,难点是一些小型商户和一些流动人口,往往会对垃圾分类不太理解,又觉得太麻烦,我们前期是以劝导为主,如果效果不够的话也会跟进相应的处罚措施,也是为了告诉大家,垃圾分类必须落到实处。
无痕小志愿者董一佳&无痕杭州小河老师
河:通过今天的课堂,垃圾分类的口诀你记住了吗?
董:红毒毒、蓝宝宝、灰其其、绿厨厨。
河:太好了,董一佳小朋友,你觉得垃圾分类重要吗?
董:如果不将垃圾正确分类,我们人类将来就有可能生活在一片垃圾之中。
无痕杭州志愿者讲师小河:
趣味性!今天的垃圾分类课堂很有趣味性,通过游戏与分组,使大家接受度和活跃度更高,所以我们要多多向大麦老师的无痕环境教育课程学习取经。
课堂内容接近尾声,参加的社工组织朋友对今天的垃圾分类课堂内容进行了总结分享。大麦老师为当日积极参与的参加者分别颁发了“公民十条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纪念证书及奖品。
“公民十条行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的开展向杭州社区工作者和环保骨干普及了垃圾分类环保知识,增强了环保观念,倡导公众践行LNT无痕环境行动,做无痕环境理念的传播者、美丽中国的行动者!
”公民十条”生态文明工作坊
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公民十条”,即《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山东省环保宣教中心联合环境教育NGO无痕中国,根据该要求研发了“公民十条”生态文明工作坊,围绕“公民十条”内容通过拼图游戏“垃圾分类大战”、环境戏剧和“世界咖啡馆”生态话题讨论三个模块,从倡导、引领和共建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以“提供教案课件、培养生态讲师、提供课程教具”的创新环境教育项目,于2018年9月开始在全省试点和推广。该项目荣获第八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奖、生态环境部环境教育二等奖、2020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最佳公众参与案例”截至2020年7月20日,已经在山东省济南、青岛、聊城、威海、潍坊、苏州、杭州等城市开展相关活动361场,参与公众23483人次。
文:无痕君 图:大鱼 大麦 杨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