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消费者报:推广无痕理念
发布时间:2015/10/25 | 作者:张磊 | 编辑:ChinaLNT
  户外运动在我国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项运动。但是,人们在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时,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在一些户外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徒步路线,垃圾污染触目惊心。如何对户外爱好者群体以及全体国民灌输无痕山林的理念,已是当务之急。

  体验“无痕游”

  10月13日,记者跟随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推荐的领队山狼,来到北京门头沟区,参加了一次户外徒步“无痕游”活动,亲身体验到,人们走进自然、享受自然之际,更应该尊重自然。

  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国家步道起点,山狼与队员们沿着步道向黄草梁方向进发,大家手中都拿着一只印有“无痕山林”字样的袋子,他们一边欣赏沿途自然风景,一边不停地捡拾路旁的纸巾、塑料袋等垃圾。有些垃圾藏身带刺的灌木丛中,队员们清理这些垃圾很吃力。“无痕山林的理念就是要把自然万物看作是有灵性的生命,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山狼告诉记者,“人们参与户外运动时,应该带走自己所有的垃圾,尽可能捡拾看到的垃圾,争取不留一丝痕迹。”

  途中,有的队员离开步道,在山坡土路上攀爬。山狼不时地提醒队员,不要随意离开步道,不要在草地山坡上穿行。在山坡上踩踏出来的小路,往往会成为泄洪通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人们应该在已有的步道上行走,即便步道泥泞,也不离开步道,如果在步道旁边行走,会踩踏植被,加宽步道面积。

  时至中午,队员们与山狼一起聚餐。餐后,山狼收集所有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全部带走。“有些人认为,有的垃圾可以让小动物吃,这种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山狼解释说,“盲目喂食会侵扰野生动物的饮食习惯,日积月累,会改变动物的习性。”

  ●观点

  推广无痕理念

  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

  无痕山林是一种以负责任的态度前往自然地区的旅游方式,此种方式能保护环境,并维护当地人民的福祉;无痕山林更是一种探寻人与土地关系的方式:人需要与自然产生有机的连结,而且这样的连结需要保持动态稳定。无痕山林突出的特征就是尊重自然、理解周遭环境,避免产生不可弥合的破坏。人们在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的同时避免破坏自然。

  自然之友在国内推广无痕山林理念,一是为了直面户外运动对环境影响的挑战,通过教育手段推动更多的户外人成为环境保护的践行者;二是推动城市人生活态度的转变,无痕山林的理念不仅仅只是捡垃圾,它其实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如何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尽力维护自然环境,让自己的舒适与环境的可持续相平衡。

  缺乏保环意识

  北京某出版社编辑丁宁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参加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北京周边一些经典的户外线路,沿途垃圾触目惊心,许多人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

  北京爱好户外运动的朋友大都知道河北省的小五台,每年有很多户外人去登山徒步、露营赏星。近年来,小五台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垃圾侵扰,很多在山上扎营露宿的游客随意处置废弃物,已经严重破坏了山野的原始风貌,并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小五台,北京的大海坨、西山以及国内其他很多户外人群常去的山野,都已经开始大量显现。我国户外运动亟须倡导无痕山林的理念,呼吁每一位户外爱好者做一个负责任的户外人。

  转变全民观念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研究所首席设计师冬小麦

  仅靠民间组织来推广无痕山林的理念,难度很大。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全体旅游者的参与,以及全民环保意识的加强。无痕山林不能仅仅在户外爱好者这个小群体中推广。它关乎全民思想观念转变、生活方式转变,每个人作为大自然乃至社会一份子,都要从自我做起,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一点点保护和改善。

    原文链接:http://www.ccn.com.cn/news/lvyou/2013/1025/515313.html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北京娱乐信报:领跑“无痕山林”
 下一篇:新浪户外:LNT和无痕户外
 
 
 
LNT最新活动
LNT无痕露营嘉年华
上海LNT无痕露营嘉年华10月22-23
一起趣野无痕露营季
济南市文旅局举办“一起趣野
黑虎泉无痕...
欢迎参加黑虎泉无痕环境公益课堂
小小河长黄...
欢迎参加小小河长黄河无痕生态课
 
新闻推荐
澎湃问吧开...
近日暑期旅游大热,新疆最美独库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2022-07-2810:0
中国旅游报...
6月17日,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发
中国环境:...
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山东省济南
 
“无痕”“LNT”“Leave No Trace”是 无痕环境 的注册商标 © 2012-2020 Chinalnt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无痕中国 无痕赏鸟 美国LNT 中国好公益平台 南都基金会 深圳社基会 阿拉善SEE 腾讯基金会 鲁ICP备20210411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