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T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手册2020
发布时间:2020/6/12 | 作者:无痕君 | 编辑:无痕中国
 

建设“低碳社区  我们能做些什么?

 ——中国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单位·济南银丰山庄低碳社区试点背景资料

 

 

主办单位: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承办单位: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市中分局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

济南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银丰山庄 无痕中国环境教育中心

·2020·

低碳发展背景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2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2015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包含了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同年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和2016 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目标一致,其核心在于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的“十三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主动控制碳排放的发展目标,地方规划中也将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

现在,低碳发展既是顺应国际形势、履行国际承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是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

名词解释

【低碳】

这里的“碳”主要指二氧化碳气体,“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旨在倡导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温室效应的危害】

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开采、燃烧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大气中的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可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地球表面升温,同时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这一作用与“温室”的作用类似,所以被称为温室气体,会导致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低碳经济】

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资料来源: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Low Carbon Economy)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

【低碳城市】

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给低碳城市下的定义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

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有学者认为,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资料来源: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低碳城市内容】

第一,低碳城市要求城市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保持碳源小于碳汇(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是指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第二,低碳城市要求城市居民形成一种低碳生活理念,保持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三,低碳城市要求企业生产方式的低碳化,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降低碳的排放量。

第四,低碳城市要求政府以低碳社会为目标,将低碳城市政策化、制度化,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低碳城市实施路径】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及制约因素,构建了低碳城市的五大支撑体系框架,即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提出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市民多主体参与,共同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综合来看,低碳城市理论内涵不仅包含低碳能源、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社会、绿色建筑、城市规划,而且还包含公众的参与、制度建设等等,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来源:雷仲敏、曾燕红.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建设的实证分析与评价.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162-165 

【低碳生活】

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 

【低碳社区】

大部分的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人口,而“社区”是承载人口最重要的基本单元,建设“低碳社区”理所当然地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抓手。

【低碳社区内容】

低碳社区是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城市社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低碳社区指在社区内除了将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外,也希望透过生态绿化等措施,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

低碳社区应该以低碳或可持续的概念来改变民众的行为模式,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CO2的排放。 

【低碳企业】

企业中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企业在创建“低碳企业”过程中,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开展“绿色企业”创建工作,提高工业废水、废气和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城市试点的工作

低碳城市的济南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应从发展模式、行动计划、技术应用、政策措施等指标进行规划和实施。

工业在我国大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比很大,因而工业部门排放在城市的排放中占有相当比重,而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比重则相对稳定。

同时通过研究也发现,对于我国的大城市而言,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对城市碳排放总量产生一定影响:其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及居民住宅方面;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消费支出中用于除购买食物等基本生活品之外的产品、服务的支出增加,间接造成了第二、第三产业部门排放水平的提高。(资料来源:叶雯,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与评价,城市规划,20158))

2.1发展模式

目前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可归纳为基底低碳、结构低碳、形态低碳、支撑低碳、行为低碳五个方面。

以下为国内外部分城市的发展案例:

纽约——节能减排模式:建筑节能改造;能源供应低碳化;推行绿色交通

伦敦——计划减排模式:分别制定家庭、工作场所、运输三个部分的能源消费和 CO2 排放量清单;改善现有及新建建筑节能体系;引进碳价格模式

东京——“规则化”减排模式:调整能源结构;加速城市建筑节能及绿色交通建设;高效利用水资源

上海——新区示范型模式:规划建设崇明岛东滩生态城和临港新城

天津——产业主导型模式: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契机进行新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深圳——产业主导型模式:强调综合型低碳城市建设,以光明新区为试点

武汉——综合型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杭州——综合型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资料来源:转引自李超骕、马振邦、郑憩、邵天然、曾辉。中外低碳城市建设案例比较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1(1)

2.2 行动计划

   纽约、东京、伦敦成功实行低碳建设的一个保障是行动计划的内容量化水平都非常高。

   纽约——2007 年的“纽约计划”——计划到 2030 年,全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 2005 年的水平上减少 30%

   东京——2006 年的《东京 CO2 减排计划》——从商业碳减排、家庭碳减排和建筑物减排三个方面对减排目标做出了具体要求和强制性规定,并逐步细化到各个实施阶段。

   伦敦——特别注重实现建筑物(包括民用住宅和商用住宅)的节能减排,力图通过建筑的节能减排为低碳化做出贡献。

   保定——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开展节能减排, 实施“蓝天行动” 、“碧水计划” 和“绿萌行动”。

上海——确定崇明、临港和虹桥商务区为低碳示范区,在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农业建设和低碳旅游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低碳实践。

   深圳——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公共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利用

   杭州——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

   沈阳——从企业、工业园区和区域城市层面开展3年的“沈阳生态示范城”项目。 

可以看出,国内城市低碳建设已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规划经验,将规划重点置于节能减排方面。但是几乎所有的行动计划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值标准,很多也不存在可行性,或者说是纸上谈兵,这与城市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稳定人流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出国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低碳建设体系,没有完全理解国外发达城市低碳建设体系的运行原理。

济南的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值得探索和尝试。

2.3 技术应用

纽约、东京、伦敦等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都推出了低碳城市建设计划书,对城市在碳减排方面的目标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并从城市建筑、土地利用、能源使用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规划出了发展低碳城市的路径。这些经验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纽约——制定节能政策;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推进更严格的建筑节能;推行 BRT(快速公交系统);试行交通巅峰时段进入曼哈顿区车辆收费计划

  东京——着重强调一次能源结构;以商业、家庭碳减排为重点;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引入能效标签制度提高家电产品的节能效率;推广低能汽车使用

  伦敦——发展热电冷联供系统;用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改善现有建筑的能源效益;引进碳价格制度;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

  上海——世博会低碳建筑、临海新港城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崇明生态岛的碳中和规划区域、绿色变电站;节能灯泡进家庭计划

  深圳——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加快低碳服务业建设

  杭州——启动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提倡低碳出行

  沈阳——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CO2 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

 珠海——推动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使用

2.4政策措施

纽约、东京、伦敦等国外案例城市大都通过其政府机构出台相关法令或标准或设立基金等方式保障其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的实施。

通过法律程序的介入,能够更好的促使行动条例的实施与应用。在低碳城市建设保障方面,国外案例通过立法和引入专门标准、设立专项基金等手段来实现,国内城市目前尚无先例。 

  纽约——《纽约规划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建筑、交通减排。

  东京——《东京 CO2 减排计划》、《东京都气候变化对策方针》:推进企业、家庭、交通及城市建筑节能减碳;《东京绿色建筑计划》—对建筑物引入绿色标签。

  伦敦——《伦敦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制定存量住宅减排计划;《市长气候变化行动计划》:能源更新。

  上海——“十一五”规划以来以“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协同控制,城市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问题协同解决”为导向的节能减排。

  深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办法》:确定 7l2 万平方米示范项目安装可再生能源应用装置;《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

  杭州——《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沈阳——2009 6 12 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正式确定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阳高新园区为“生态城”示范项目。(资料来源:陈建国。低碳城市建设: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的政策选择[J]。能源应用,20112))

2.5 工作成效

  相对国外而言,国内的一些城市新区案例虽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尝试建立兼具科学型、系统型和可操作性的评估体系来引导和保证该地区的低碳发展,但总体来看,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低碳城市规划仍停留在宏观策略层面,相关保障措施缺乏,尤其是部分行动指标缺乏科学依据,导致“低碳”结果未能达到预期。

基于对低碳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位、功能的考虑,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5.1指标清晰

需有明确定义和范围,具体指标应具备低碳指向性,应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高度相关,在降低碳排放上具有科学意义和理论依据

2.5.2可对照

国际、国内同类城市和社区的低碳评价指标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可与国际评价指标对标的,受到广泛的业内认可并能够与国际接轨。 

2.5.3数据可收集、可获得,在一定时间尺度上是稳定的

与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尽管指标本身是很好的评价工具 ,但因统计基础工作的差异性决定了数据是否可获取,也决定了是否能够支撑开展长期时间尺度上的评价。

2.5.4必须有可设定水平值的指标

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就在于对城市低碳实践工作的目标引导,如果指标本身不能确定水平值则不宜采用

低碳社区居民可做的事情

关注低碳城市概念,参与低碳社区建设

3.1绿色消费

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行为,对节能产品采取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

3.2绿色节能

制定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引导城市居民购买适度面积的房子,减少对取暖、采冷、照明等热能和电能的需求

3.3绿色出行

提倡选乘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4低碳行为

组织编写发布日常消费品生产销售过程的碳排放量,鼓励消费者选择碳排放量少的产品和服务,研究编制《低碳消费行为准则》,为消费者提供低碳消费指南。

 

低碳机构和员工可做的事情

“低碳”已不再是口号,而是各国必须刻不容缓共同执行的目标。“碳减排”对于企业将会是未来一大挑战,因此,单位和机构必须了解如何进行起节能减排,才能为自己在将来的低碳时代赢得竞争力,在此提供给低碳机构十大建议:

4.1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透过分类垃圾来推动资源回收,不但可降低垃圾量,也可以将废弃物变成资源,以达到资源永续利用。

4.2无纸化办公

在处理公文、收发电子邮件时,透过网络实现纸面作业计算机化,可减少纸张消耗,更可提高办公效率。

4.3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减少一人开车骑车次数,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是骑脚踏车,不但节省费用,而且能够避免交通堵塞,减少废气污染。

4.4减少公务和商务旅行

减少商务旅行,透过软件进行网络会议,可避免因出访外地搭乘飞机、火车或渡轮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还可节省商旅的时间与费用。

4.5支持绿色能源

支持例如:水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耗后可再恢复补充,对生态环境又不会造成污染。

4.6办公室节能

随手关闭电源、少开冷气、少搭电梯等节能方式,不但环保,还可以增加运动健身的时间。

4.7改用低能耗的设备

白炽灯改用节能灯,一样亮度寿命更长、更省钱;全面检查采光需求,减少多余灯管数,或是改用太阳能设备,不但省能更产能。

4.8使用绿色办公室产品

当采购办公室物品时,选购环保、无毒的产品,产品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更不会对地球造成负担。 

4.9选用节能省水装置

选用省水龙头、马桶、或是其它省水装置,达到碳减排又省钱。

4.10多种植绿色植物

在办公室种植绿色植物,以实现办公室绿色美化,更对地球有好处。

 

部门和机构实现以上十大低碳建议,不但对碳减排作出社会责任承诺,还可以为单位省下非常惊人的成本。掌握绿色低碳将会是企业未来的竞争力,藉此单位不但加强了品牌形象,更为未来更严格的节能法规做好更佳的准备。

 

政府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489号)相关要求,为指导和推进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中的“社区”是指城市居民委员会辖区或农村村民委员会辖区,包括辖区内的居民小区、社会单位、配套设施等。

“低碳社区”是指通过构建气候友好的自然环境、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的城乡社区。

《指南》明确了低碳社区试点的基本要求和组织实施程序,提出按照城市新建社区、城市既有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别开展试点,并详细阐述了每类社区试点的选取要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建设标准。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及参与试点建设的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试点实施主体,可参照本《指南》,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科学有序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无痕中国参加低碳城市工业园试点启动仪式
 下一篇: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工作手册2020
 
LNT讲师培训
LNT公民十条
LNT垃圾分类
LNT河流课堂
LNT赏鸟课堂
LNT高校行动
LNT校园课堂
LNT社区课堂
LNT自然课堂
LNT低碳城市
LNT政府合作
CSR环境行动
 
 
LNT最新活动
LNT无痕露营嘉年华
上海LNT无痕露营嘉年华10月22-23
一起趣野无痕露营季
济南市文旅局举办“一起趣野
黑虎泉无痕...
欢迎参加黑虎泉无痕环境公益课堂
小小河长黄...
欢迎参加小小河长黄河无痕生态课
 
新闻推荐
澎湃问吧开...
近日暑期旅游大热,新疆最美独库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2022-07-2810:0
中国旅游报...
6月17日,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发
中国环境:...
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山东省济南
 
“无痕”“LNT”“Leave No Trace”是 无痕环境 的注册商标 © 2012-2020 Chinalnt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无痕中国 无痕赏鸟 美国LNT 中国好公益平台 南都基金会 深圳社基会 阿拉善SEE 腾讯基金会 鲁ICP备2021041118号-1